•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子宮內膜癌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又稱為子宮體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平均年齡55歲左右,發病高峰年齡為55~60歲。50%~70%在絕經后發病。在中國子宮體癌的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卵巢癌而居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的第3位。近年發病率有不斷上升趨勢。

        腫瘤組織起源于內膜腺體者稱為子宮內膜樣腺癌,約占子宮體癌的80%。

        目錄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

        子宮內膜癌(檢查成像)

        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多見于肥胖糖尿病糖耐量異常以及高血壓婦女,有人稱之為子宮體癌“三聯癥”。多發生于未婚、未育及少育者,可能與子宮內膜接受雌激素刺激時間較長有關。家族中婦女有癌腫史者,子宮體癌發生率也增加,說明此瘤可能與遺傳有關。 

        其危險因素有:

        一、肥胖 脂肪過多將增加雌激素的儲存,以及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這種游離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因子。

        二、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人增加2.8倍。

        三、高血壓 內膜癌伴高血壓者較多。

        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三者并存于子宮內膜癌患者,稱為“宮內膜的三聯征”或“宮內膜癌綜合征”。三者可能與高脂飲食有關,而高脂飲食與子宮內膜癌有直接關系。

        四、月經失調 宮內膜癌患者,月經紊亂、量多者,比正常婦女高3倍。

        五、初潮早與絕經遲 12歲以前比12歲以后初潮者,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多60%。宮內膜癌的絕輕年齡較正常婦女遲6年。

        六、孕產次 宮內膜癌發生于多產、未產、不孕癥者較多。

        七、多囊卵巢綜合征 表現為不排卵,而使子宮內膜處于高水平的、持續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調節和周期性的子宮內膜剝脫,而發生增生改變。

        八、卵巢腫瘤 分泌較高水平雌激素的顆粒細胞癌卵泡膜細胞瘤等,可致月經不調,絕經后出血子宮內膜增生和內膜癌。

        九、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可為內膜癌發展的一個階段或無此階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視為子宮內膜原位癌

        十、外源性雌激素 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其危險與劑量大小、服用時間長短,及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特點等有關。停藥后危險性在灰降低,但危險性仍繼續古幾年。目前,雌激素與內膜癌之間的因果關系已有充分的證據。

        雌激素中雌三醇(E3)不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E2、E1、乙炔雌二醇結合雌激素則易促使內膜增生,有增加子宮內膜癌變的危險。  

        子宮內膜癌的病理

        大體病理類型

        (一)彌漫型:病變可累及全部或大部內膜。其早期與增生的子宮內膜不易區別。然而仔細檢查癌腫部位,仍有一些特征,與正常的子宮內膜之間有界限可辨認,即癌腫的粘膜增厚、粗糙并有大小不規則的息肉樣突起,而良性的子宮內膜增生則較軟,表面光滑。惡性的息肉樣突起體積較大,硬、脆,表面有表淺潰瘍,病變晚期有潰瘍及壞死,累及整個子宮內膜;少數病例甚至可蔓延并侵入子宮頸管內膜或擴展到陰道穹窿。而良性息肉狀增生的子宮內膜則僅局限于宮頸管內口以上,因為宮頸對引起這種子宮內膜增生的異常內分泌功能從不發生反應。

        癌腫除在子宮內膜蔓延外,發展到一定階段可向肌層侵犯,甚至浸潤子宮漿膜并可轉移到卵巢子宮旁、直腸膀胱等。晚期腫瘤表面壞死、潰瘍,常繼發感染

        (二)局限型較少見。癌腫的范圍局限,僅累及一部分子宮內膜,外觀則與彌漫型相同。表面的癌變范圍不大,而往深部侵犯肌層,致使子宮體增大或壞死感染形成宮壁潰瘍,甚至穿通。晚期同樣有周圍侵蝕或轉移。

        局限型可表現為息肉狀或萊花狀、結節狀。前者多見早期病例,后者多見于晚期病例,常伴肌層浸潤。局限型腫瘤多位于宮底部或宮角部。息肉狀癌頗似普通的良性子宮內膜息肉,但又和柔軟而覆有平滑粘膜的一般良性內膜息肉不同;癌腫的息肉狀贅生物體積可較大,質脆,表面常有壞死等。有時息肉狀癌很小,但已全部為惡性組織,且已務深部發展或侵犯肌層。有時息肉型癌腫數目不多,可能在作診斷性刮宮時全部刮除,以致使切除子宮標本中找不到癌瘤的痕跡。當然也應注意有無診刮時標本調錯的可能性,有可疑時應進行校對復查,以防漏掉真正的患者。

        (三)息肉型:子宮內膜癌好發于子宮角,且常見于絕經后。

        顯微鏡檢

        (1)腺癌(adenocarcinoma):約占80%~90%。鏡下見內膜腺體增多,大小不一,排列紊亂,呈明顯背靠背現象。上皮有時呈乳頭狀,向宮腔內突出形成繼發腺體,呈腺套腺現象。癌細胞較大、不規則,核大呈多形性改變、深染,細胞漿少,分裂相多,間質少伴炎性細胞浸潤。分化差的腺癌則見腺體少,結構消失,成為實性癌塊。

        國際婦產科協會(FIGO,1970)提出內膜癌組織學3級分類法:Ⅰ級(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宮內膜,偶見單層或復層乳頭狀上皮,排列不整齊,間質少;Ⅱ級(中度分化癌):分化稍差,腺體輪廓欠清晰,部分為實性癌塊,細胞失去極性,常見核分裂相;Ⅲ級(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分化極差,腺體結構消失,實性癌塊為主。

        (2)腺角化癌(adenoacanthoma):又稱腺棘皮癌。鏡下特點是腺癌中含成團成熟分化好的良性鱗狀上皮,可見細胞間橋及角化形象或形成角化珠。

        (3)鱗腺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或稱混合癌(mixed carcinoma),癌組織中有腺癌和鱗癌兩種成分。

        (4)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腫瘤呈管狀結構,鏡下見多量大小不等的背靠背排列的小管,內襯透明的鞋釘狀細胞,表現為胞漿稀少,核大并突入腔內,間質中有膠原纖維。  

        子宮內膜癌的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癌的癥狀

        極早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癥狀,則多表現為:

        (一)子宮出血:絕經期前后的不規則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癥狀,常為少量至中等量出血,很少為大量出血。不僅較年輕或近絕經期患者易誤認為月經不調,不及時就診,即使醫生亦往往疏忽。個別也有月經周期延遲者,但表現不規律。在絕經后患者多表現為持續或間斷性陰道出血。子宮內膜癌患者一般無接觸性出血。晚期出血中可雜有爛肉樣組織。

        (二)陰道排液:因腺癌生長于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后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三)疼痛:由于癌腫及其出血與排液的瘀積,刺激子宮不規則收縮而引起陣發性疼痛,約占10~46%。這種癥狀多半發生在晚期。如癌組織穿透漿膜或侵蝕宮旁結締組織、膀胱、直或壓迫其他組織也可引起疼痛,往往呈頑固性和進行性加重;且多從腰骶部、下腹向大腿及膝放射。

        (四)其他:晚期患者自己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或/及鄰近組織器官可致該側下肢腫痛,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該側腎盂輸尿管積水或致腎臟萎縮;或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子宮內膜癌發生年齡較晚,合并妊娠似不可能,但文獻曾有個別合并妊娠或輸卵管妊娠的病例報道。  

        子宮內膜癌患者體征

        (一)全身表現:相當一部分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肥胖。貧血而發生于出敵國時間較長的患者。病臨晚期因癌腫消耗、疼痛、食欲減退、發熱等,出現惡病質

        (二)婦科檢查所見:早期盆腔生殖器官多無明顯變化,子宮正常者占40%左右,合并肌瘤或病變至晚期,則子宮增大。絕經后婦女子宮不顯萎縮反而飽滿、變硬,尤應提高警惕。卵巢可正常或增大或伴有女性化腫瘤的可能。雙合診時如因患者肥胖、疼痛或者缺乏合作而觸診不清,不必堅持非要查明,因診斷的依據并不在于子宮的大小。患者的子宮頸多無病變可見。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宮頸時,可見癌組織自宮頸口突出。宮旁有浸潤系宮頸受累后所致。

        (三)轉移病灶: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溝處觸及腫大變硬或融全成塊的淋巴結,或有肺、肝等處轉移體征。  

        子宮內膜癌的檢查

        病史

        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老年婦女,絕經期延遲,或月經不規則;常為不孕或產次不多,合并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若絕經后又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排液臭則更宜引起注意。對年輕患者有不規則陰道流血者,也要慎重弄清其原因,尤其經過治療而無效者也應做診刮。陰道排液及腹痛已是晚期癥狀。  

        臨床檢查

        早期一般婦科檢查多無所發現,子宮體不大,宮頸光滑,附件也無異常。疾病的晚期則子宮大于相應年齡,有的雙合診后指套沾有血性白帶或附有腐崩的癌組織;有的則在宮頸口已可見到突出的息肉狀腫物。但子宮內膜癌可與子宮肌瘤同時存在,所以子宮過大者不一定為晚期子宮內膜癌。  

        細胞學檢查

        子宮內膜癌的陰道細胞學檢查診率比宮頸 癌低,其原因:①柱狀上皮細胞不經常脫落;②脫落細胞通過頸管到達陰道時往往已溶解,變性,不易首席認;③有時頸管狹窄閉鎖,,脫落細胞難于達到陰道。為了提高陽性診斷率,不少學者對采取標本的部位、方法進行了改進,加上診斷技術水平的提高,子宮吶膜癌的陽性診斷率也大大提高。  

        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有報道,對45歲以上病人檢查,并與宮腔鏡檢及活檢對照,超聲的準確率約為87%。另外,謝陽桂等行B超檢查參照UICC分期方法,根據腫瘤部位、肌浸、宮旁及鄰近器官受累情況,與手術探查和病理對照,其分期符合率達92.9%。B超為檢查對患者無創作性及放射性損害,故它是子宮內膜癌的常規檢查之一。尤其在了解肌層浸潤及臨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  

        診斷性刮宮

        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并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后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體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范圍處理為妥。  

        宮腔鏡檢查

        由于纖維光源的應用及膨宮劑的改時,這種很早停滯的技術近年再度發展。CO2氣體膨宮,視野清晰,要備有流量計裝置下,使用很安全。宮腔鏡不僅可觀察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鏡的應用,觀察能更加細致。而近年研制的接觸性宮腔鏡,不需膨宮使檢查更加簡便和安全。宮腔鏡下既可觀察癌腫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彌散性,是外生型或內生型,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對可疑病變行活檢,有助于發現較小的或早期病變。宮腔鏡檢查診斷內膜癌的準確性為94%,子宮內膜上皮瘤為92%。如果采用直接活檢則準確率呆達100%。鏡檢時注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并發癥。  

        腹膜后淋巴造影

        可明確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結有否轉移,以利于決定治療方案。Ⅰ、Ⅱ期,盆腔淋巴結陽性率分別為10.6%和36.5%。  

        CT掃描圖象與磁共振成象

        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與磁共振成象(MRI)CT對內膜癌診斷有一定價值,CT掃描圖象清晰,組織細微結構可準確描出,對腫瘤大小、范圍,CT可準確測出,子宮壁腫瘤局限者83%能確定病變階段。CT還可確定子宮腫瘤向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與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及盆壁、腹膜轉移結節等。尤其對肥胖婦女的檢查優于超聲檢查。MRI是三維掃描,優于CT二維掃描),對Ⅰa期內膜癌可描出。且可描出病灶從內膜向肌層浸潤的廣度,即表現為呈不規則的高信號的子宮內膜增厚區,向子宮肌層之間的連接區的低信號的消失。MRI診斷總的準確率為88%,它能準確判斷肌層受侵程度(放療后者不準),從而較準確估計腫瘤分期。對盆腔較小轉移灶及淋巴結轉移,MRI診斷尚不理想。

        CT與MRI在內膜癌診斷方面獨具一定特點,但診斷準確率并不比B超高,而且費用均較昂貴,增加患者經濟負擔,一般而言,通過細胞學、B超檢查,而后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絕大多數患者可雙得到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子宮內膜癌按上述步驟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但有時也可與其他疾病混淆,以至延誤診斷。應與以下情況鑒別:  

        絕經后出血

        首先應警惕是否為惡性腫瘤,盡管隨年代的進展,絕經后出血中惡性腫瘤的比例已大大下降。如Knitis等報道,40年代絕經后陰道流血中惡性疾病占60~80%,70年代隆至25~40%,80年代又降至6~7%。國內蘇應寬等報道,60年代惡性疾病占76.2%,內膜癌占惡性病12.9%.80年代末,黃荷鳳等報道,惡性病癥占22.7%,而內膜癌占惡性病例的45.5%,宮頸癌占43.6%。鄭英等報道,惡性疾病占24.9% (良性占73.3%),居絕經后出血的第2位。從絕經年限看,絕經5年占14%,絕經5~15年者占68.3%。可見,在惡性腫瘤中隨年代的進展,子宮內膜癌有上升的趨勢。黃荷鳳的報道甚至超過了宮頸癌。絕經后出血情況與癌變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出血量可能很少,出血次數也不多而癌病變可能已經比較明顯。所以應仔細做婦科檢查,查清陰道、宮頸、子宮體、附件有無異常情況存在。由于可能有兩種以上病變同時存在,如存在老年性陰道炎同時有子宮內膜癌,所以決不能因已發現一種病變而忽視進一步檢查。除細胞學檢查外,分段診刮是不可缺少的診查步驟,因為診斷性刮宮術的子宮內膜癌確診率高達95%。國內程維雅報道,10年448例絕經后子宮出血的診刮子宮內膜,其中內膜癌占11.4%(51例),羅啟東等報道為8.7%。文獻報道為1.7~46.6%不等,一般均在15%以下。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更年期常發生月經紊亂,尤其子宮出血較頻發者,不論子宮大小是否正常,必須首先做診刮,明確性質后再進行治療。子宮內膜癌可要生在生育期甚至生育早期婦女。山東省立醫院曾不一子宮內膜癌患者,年僅26歲,月經過多3年,按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無效,最后診刮證實為子宮內膜癌。所以年輕婦女子宮不規則流血治療2~3個月無效者,也應進行診刮辨明情況。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

        多見于生育年齡婦女。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重度在組織形態上,有時很難與分化良好的腺癌鑒別。通常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病理上可表現為灶性,有壓扁的正常上皮,細胞分化較好,或可見鱗狀上皮化生,肥漿染荷花色,無壞死浸潤等表現。而子宮內膜腺癌的癌細胞核大,染色質增多,深染,細胞分化不好,核分裂多,胞漿少,常常發生壞死及浸潤現象。而與分化良好的早期內膜腺癌鑒別:①不典型增生者常常有完整的表面上皮,而腺癌則沒有,故如見到較完整的或壓扁的表面上皮可排除內膜腺癌。此外,內膜腺癌常有壞死出血現象;②藥物治療反應不同,不典型增生者,用藥劑量偏小即奏效較慢,持續性長,一旦停藥可能很快復發;③年齡:年輕者多考慮不典型增生,挑戰者者多考慮內膜腺癌之可能。  

        子宮粘膜下骨瘤或內膜息肉

        多表現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或出血同時可伴有陰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臨床表現與內膜癌十分相似。但通過探宮腔,分段刮宮,子宮碘油造影,或宮腔鏡檢查可做出鑒別診斷。  

        子宮頸管癌

        與內膜癌一樣,同樣表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及排液增多。如病理檢查為鱗癌則考慮來源于宮頸。如為腺癌則鑒定其來源會有困難,如能找到粘液腺體,則原發于頸管的可能性較大。日本Okudaira等指出,在浸潤性宮頸腺癌組織中,癌胚抗原(CEA)的陽性表達率很高,因此,作CEA免疫組織染色,有助于宮頸腺癌與宮內膜的鑒別。  

        原發性輸卵管癌

        陰道排液、陰道流血和下腹痛,陰道涂片可能找到癌細胞而和內膜癌相似。而輸卵管癌宮內膜活檢陰性,宮旁可捫及腫物,有別于內膜癌。如包塊小而觸診不表者,可通過腹腔鏡檢查確診。  

        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合并宮腔積膿

        常表現為陰道排出膿液、血性或膿血性排液,子宮多增大變軟。通過B起檢查而后擴張宮癌組織,只見炎性浸潤組織。子宮積膿常與子宮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并存,鑒別時必須注意。

        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單純性子宮內膜腺癌的組織學分級法:

        Ⅰ級:為高度分化癌,常局限于子宮內膜,偶見單層或復層乳頭樣上皮,排列不整齊,可呈塊狀,間質減少。

        Ⅱ級:為中度分化癌,腺體輪廓欠清晰,一部分呈癌塊狀;細胞極向消失,核分裂常見。

        Ⅲ級:為低分化癌,腺體結構消失,以癌塊為主,有時須經結締組織染色方可與肉瘤區別;成堆的癌細胞侵蝕間質并深入肌層。

        Ⅳ級:為顯著未分化癌,癌細胞幼稚,缺乏分化或不典型分化,有絲分裂象明顯。

        組織學分級有顯著預后意義,分級越高,預后越差。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臨床分期、癌細胞的分化程度,患者周身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決定。因為內膜癌絕大多數為腺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故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尚有放療、化療及其他藥物等綜合治療。  

        手術治療

        治療子宮體癌的主要方法,應根據臨床分期來決定手術范圍,行全子宮切除術或如廣泛性子宮切除及盆腹腔淋巴清掃術

        Bickenbach(1967)已有定論,單純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單純放療,其5年治愈率,手術治療比放療高出20%。據國內張惜陰等對內膜癌遠期隨訪516例觀察單純手術的健存率為72%,術前放療加手術者為60%。觀察5、10、15、20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5.9%~88.8%、82.5%~85.8%、81.4%~84.8%及77.3%~81.7%。顯示了手術治療的效果。手術可明確病灶范圍,正確進行臨床分期,以正確決定手術范圍。以往,按1982年FIGO分期,Ⅰ期者通常作筋膜外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件切除術;Ⅱ期者則作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術。Ⅲ、Ⅳ期者,凡有手術可能則先手術,盡量切除病灶,縮小瘤體,術后輔以放療或孕激素治療。否則,宜先行孕激素、放療或/及化療待有手術可能時再手術。術后仍需輔以其他治療。

        1988年FIGO的新臨床分期,提示臨床醫師,對Ⅰ期癌中Ⅰa者,行傳統的筋膜外全子宮切除加雙側附件切除術,陰道宜切2cm,是適宜的手術范圍。而對有肌層浸潤者,尤深肌層浸潤者,擴大手術范圍,按傳統的Ⅱ期手術,施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控查主動脈有否腫大的淋巴結,有則行主動旁淋巴結活檢,抑/或常規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對Ⅱ期及Ⅲ期也應按前述手術范圍施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及/或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術。Ⅳ期也要盡量行腫瘤減滅術。1972年Milton比較全子宮切除和次廣泛性子宮切除(不清掃淋巴)的5年生存率,前者為75.7%,后者為91.4%。提示擴大子宮切除范圍(至少為次廣泛性子宮切除)有助于減少術后復發率。另需注意:

        (一)腹水或腹腔沖洗液查找癌細胞;切開腹膜后,對有腹水者即取之行離心沉淀查找癌細胞。無腹水者,則向腹腔注入200ml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吸出沖洗液離心沉淀 找癌細胞。凡找到癌細胞者(文獻報道,Ⅰ期癌為11.4%,隨腫瘤的分組升高而明顯增加,如Ⅲ級者為18.1%)。除手術外,還應加其他輔助治療。

        (二)術時判斷肌層浸潤:對于子宮小于正常大小的Ⅰ期癌,患者因某些原因限定手術時間等,可先行子宮附件切除,切除子宮標本剖視確定有否肌層浸潤。當然,有時標本難以判斷者,鏡下可注意以下微細改變:①癌肌層浸潤的腺體為鋸齒狀,形狀不規則,而基底層的腺體是圓而無角的;②癌浸潤的腺體周圍無子宮內膜間質,而基底層腺體常有內膜間質包繞;③癌浸潤灶周圍水腫明顯。

        大體標本見癌位于子宮下段者,宜按Ⅱ期手術范圍進行。

        (三)未準備淋巴結清掃者:常規探查盆腔及腹腔主動脈旁淋巴結,有腫大者至少應做活檢,有技術條件而病人也允許時,可行淋巴結清掃術。  

        放射治療

        腺癌對放療敏感度不高,單純放療效果不佳。但對老年患者或合并有嚴重內科疾患不能接受手術治療或禁忌手術時,放療仍不失為一種有一定療效的治療。放療包括腔內及體外照兩種。腔內照射,目前多采用137CS、60CO等,鐳已基本廢棄。體外照射多用60CO直線加速器等。據國內伍毓珍等報告,腔內放療常用子宮填塞法,其術前填塞并發癥低,為1%。體外放療可按原發灶及浸潤范圍,個別具體對待,如宮旁或盆腔淋巴結轉移灶,可按宮頸癌術前放療。  

        放療加手術治療

        放療與手術合并治療,是歷年來爭論很多而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有的學者認為術前加放療能提高5年生存率,也有持否定意見者。術前加用放療的好處是:

        ①可使腫瘤的體積縮小,利于手術;

        ②滅活癌細胞,減少手術后復發和遠處轉移的可能性;

        ③減少感染的機會。故能提高手術治愈率。因此,如有放療投機倒把者,可考慮選用。對于癌已深浸肌層、細胞分化不良者,術前腔內放療,術后還應加用體外照射。鑒于上述優點,對有放療條件者,需術前放療者仍以放療加手術為宜。

        對治療后陰道轉移、復發的防治問題尚有爭論。大多數學者認為,放療后再手術或手術后進行陰道放療可降低陰道復發率。  

        孕激素治療

        多用于手術或放療后復發或轉移的病例,也用于腺癌分化好、早期、年輕、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孕激類藥物作為綜合治療的一個組成部分,值得推薦。孕激素還可降低術后陰道復發率,故還可廣泛地應用手術后或放療后的輔助治療。

        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作用機制,目前認為是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使其從惡性向正常子宮內膜轉化,抑制癌細胞DNA和RNA的合成,減少分裂,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繁殖,最后腫瘤被增生或萎縮的內膜所代替。

        常用藥物有:醋酸甲孕酮(medroxy progesterone acetate)、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17-羥已酸孕酮(17-OH progesterone caproate)、和18-甲基炔諾酮(norgestrel)等。

        甲孕酮:又名安宮黃體酮。短效可供口服;長效(depo-provera)用于注射,200~400mg,肌注,每周2次,用3~6個月,或用至12周后改維持量200mg/d。口服較少應用,通常為開始5~6周,每周至少口服3mg,以后400mg/d,長期服用。

        甲地孕酮:商品名婦寧片,40~160mg/d,口服12周后,改維持量500mg,每周2次。

        已酸孕酮:500mg/d,肌注,每日1次,12周后改500mg,1周2次,共6個月。

        孕激素類藥物治療內膜癌的客觀療效在30~35%,持續緩解以至痊愈約90%。

        孕激素類藥物為非細胞毒性藥物,安全性高,而毒性很少。常見的副反應有輕度水鈉潴留消化道反應,其他可有高血壓、痤瘡乳腺痛等,0.6%可有過敏反應,但無1例造成死亡。對心、肝、腎功能有損害者宜慎用。  

        抗雌激素藥物治療

        三苯氧胺(tamoxifen)為一種非甾體類抗雌激素藥物,本身有輕微雄激素作用。它與雌二醇競爭雌激素受體(ER),占據受體而起抗雌激素的作用。服本藥后,腫瘤內PR上升,有利于孕激素治療。通常用晚期病例、術后復發或轉移者。可單用(孕激素治療無效)或懷孕激素,或與化療藥物合并應用。

        劑量20mg/d,口服,數周后效果不顯,可加倍應用。有報道,首次應用的負荷量為80mg/d。副反應有惡心嘔吐皮疹潮熱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陰道流血、高血鈣等。  

        化療

        多用于晚期或復發轉移患者。有條件能進行癌組織PR、ER測定者,當受體陽性時首選孕激素治療;當受體陰性時,則更多采用化療。無條件測定受體時,癌細胞分化良好,應選用孕激素,分化不付款不遠千里選化療。

        (一)單一藥物化療:5-FU與CTX應用較多,療效較肯定。

        (二)聯合藥物化療多藥聯合化療取代單一化療是近代抗癌治療的趨勢。內膜癌聯合化療方案有:①ADR(37.5mg/m2)與CTX(500mg/m2)靜脈,療程間隔21天,客觀有效率62.5%(Muggia等,1977);②DDP(60mg/m2)、ADR(50mg/m2)和CTX(600mg/m2),療程間隔28天,客觀有效率57.1%(Koretz等,1980);③VCR(長春新堿1.5mg )、ADR(40mg/m2)、CTX(500mg/m2)靜脈,加5-FU500mg/m2靜注2天,療程間隔21天,客觀有效率50%(Kauppila等,1980)。

        聯合化療方案,更多傾向于和孕激素類藥物同時應用。  

        子宮內膜癌中藥治療

        中醫治子宮內膜癌分型

        子宮內膜癌在中醫古代醫籍中與“崩漏”、“五色帶”、“癥積”的描述相似。是由脾肝腎三臟功能失調,濕熱瘀毒,蘊結胞宮,或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經絡阻塞,日久積于腹中所致。中醫將子宮內膜癌分血熱型、氣虛型、血瘀型、腎虛型四型對癥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中藥治療原則

        (一)辨證治療

        1.子宮內膜癌病人大多存在子宮體增大,臨床上首先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這主要是因為肝郁氣滯,血瘀不行,沖任失調。治宜疏肝解郁行氣散結化瘀止血。方選香棱桂苓丸加減

        2.子宮內膜癌病人晚期以腹痛、帶下量多為主要癥狀,這主要是因為肝腎陰虛,瘀毒內結,帶脈失約。治宜滋陰清熱除濕止帶,化瘀止痛。方選清經湯加減。

        (二)辨證分型治療

        1.證候:陰道不規則出血,色黯紅,有血塊,量多,帶下赤白相同,質粘碉,氣味腥臭,小腹脹痛,胸脹痞滿,心煩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絳,舌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散結,清熱解毒。方藥:桂枝茯苓丸加減。

        2.脾虛

        證候:陰道不規則流血,色淡質稀,帶下赤白相間,粘膩稀薄似淘米泔水,腥臭難聞,伴腰酸神疲,心悸氣短,下腹墜痛,納呆多夢,大便溏,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氣,利濕止帶。方藥:完帶湯加減。 

        中醫分型治療子宮內膜癌

        1.血熱型主證: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陰道突然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斷,胸脅脹滿,心煩易怒,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平肝清熱,佐以止血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柴胡白術當歸白芍茯苓薄荷丹皮山梔益母草血余炭甘草

        2.氣虛型主證: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凈,色淡質清,面色蒼白,肢倦神疲,氣短懶言。舌質淡或舌邊有齒印,苔薄潤,脈緩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固攝止血。

        治療氣虛型子宮內膜癌的方藥:益元煎加減。

        人參黃芪,灸甘草,白術,升麻艾葉阿膠(烊化)。

        3.血瘀型主證:時崩時止,淋漓不凈,或突然量多,夾有瘀塊,少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或邊有瘐點,苔薄,脈沉澀或弦細。

        治則:活血行瘀理氣止痛。

        治療血瘀型子宮內膜癌的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柴胡,延胡,沒藥,甘草。

        4.腎虛型主證:陰道出血,量多少不一,色鮮紅,頭暈目眩耳鳴心悸五心煩熱,兩顴紅赤,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育陰滋腎,固沖止血。

        治療這一類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常用方左歸丸加減。

        熟地淮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鹿角膠,(烊化),女貞子旱蓮草仙鶴草,血余炭,棕櫚炭

        對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原則是扶正與祛邪并用。早期以清熱利濕行氣活血,兼以扶正固本調理脾肝腎三臟,固護沖任;晚期宜扶正為主,兼祛邪抑瘤,改變患者的虛弱狀態,更可以零毒抑瘤為主,誘導細胞的分化和凋亡,使抑瘤而不傷正。總之,治療時當根據邪正盛衰的輕重,權衡扶正與祛邪的用藥比例。   

        子宮內膜癌術后飲食注意事項

        (1)宜吃薊菜、甜瓜、菱、薏米、薜荔果、烏梅牛蒡菜、牡蠣、甲魚、海馬。

        (2)出血宜吃魚翅、海參、鮫魚、黑木耳、香菇、蘑菇淡菜蠶豆

        (3)水腫宜吃鱘魚、石莼、赤豆、玉蜀黍鯉魚、鯪魚、泥鰍、蛤、胰魚、鴨肉、萵苣椰子漿。

        (4)腰痛宜吃蓮子核桃肉、薏米、韭菜、梅子、栗子、芋艿、甲魚、海蜇、蜂乳、鱟、梭子蟹。

        (5)白帶多宜吃烏賊、淡菜、文蛤、蟶子、牡蠣、龜、海蜇、羊胰、雀、豇豆白果胡桃、蓮子、芡實芹菜。

        (6)防治化療、放療副作用的食物:豆腐豬肝青魚鯽魚、墨魚、鴨、牛肉、田雞、山楂、烏梅、綠豆無花果。

        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術后復發:

        1、飲食宜清淡,不食羊肉、蝦、蟹、鰻魚、咸魚、黑魚等發物。

        2、忌食辣椒、麻椒、生蔥、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3、禁食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

        4、多食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

        5、飲食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

        6、堅持低脂肪飲食,多吃瘦肉、雞蛋、綠色蔬菜、水果等。

        7、多吃五谷雜糧如玉米、豆類等。

        8、常吃富有營養的干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

        9、忌食辛辣、酒類、冰凍等食品。  

        子宮內膜癌預后

        子宮內膜癌的預后較佳。其預后與腫瘤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組織分段經和肌層浸潤程度、治療的充分與否,及期淋巴結有否轉移、腹腔有無癌細胞、癌腫ER、PR水平高低,甚至患者年齡等因素有關。而且,有關因素是相互關聯的。  

        參看

        關于“子宮內膜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錄

        給子宮內膜癌條目的留言

        --223.73.219.38 2014年11月11日 (二) 17:35 (CST)

        留言: 【CT掃描圖象與磁共振成象】中 【……優于超聲檢查。NRI是三維掃描……】里應該是MRI而不是NRI吧?

        沒錯,已經更正。--醫者 2014年11月11日 (二) 18:47 (CST)

        給子宮內膜癌條目的留言本人因為來月經一個月還沒有停止前20天經血伴有血塊,10天經血有粘液落到廁所裏像水母般,宮腔鏡照到有息肉且宮腠厚,這情況會有什麼可能性呢?

        --27.109.175.161 2014年11月12日 (三) 19:47 (CST)

        留言:

        給子宮內膜癌條目的留言

        --180.140.243.146 2018年1月17日 (三) 18:44 (CST)

        留言: 子宮內膜癌的癥狀的第二點:陰道排液:后斯發生感染,應為后期。


        (二)陰道排液:因腺癌生長于宮腔內,感染機會較宮頸癌少,故在初期可能僅有少量血性白帶,但后斯發生感染、壞死,則有大量惡臭的膿血樣液體排出。有時排液可夾雜癌組織的小碎片。倘若宮頸腔積膿,引起發燒、腹痛、白細胞增多。一般情況也迅速惡化。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日本无卡码高清免费v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1 | 亚州911精品影院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精品人人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