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川芎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川芎
        Chuān Xiōnɡ
        川芎
        別名 芎藭、小葉川芎、山鞠窮、香果、胡藭、馬銜芎藭、雀腦芎、京芎、貫芎、撫芎、臺芎、西芎、馬銜
        功效作用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英文名 Szechuan Lovage Rhizome, Rhizome of Szechuan Lovage
        始載于 湯液本草
        毒性 無毒
        歸經 膽經肝經
        藥性
        藥味

          

        目錄

        簡介

        川芎: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

        中草藥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夏季當莖上的節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除去泥沙,曬后炕干,再去須根。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2~7cm。表面黃褐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凹陷的類圓形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小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散有黃棕色的油室,形成層呈波狀環紋。氣濃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較多,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復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晶體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直徑10~25μm。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見油室碎片,分泌細胞壁薄,含有較多的油滴。導管主為螺紋導管,亦有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4~50μm,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互相聯結,似網狀螺紋導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ml,揮干后,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檢查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 K)。  

        炮制

        除去雜質,分開大小,略泡,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根莖的揮發油LD50為328mg/kg,出現活動減少、共濟失調翻正反射消失,4-5小時死亡;分出的弱堿性成分的癥狀與此類似,而另÷強堿性成分則有陣發性驚厥血管收縮呼吸困難;小鼠腹腔注射乙醇提取物的致死量相當于14-23.8g/kg根莖。揮發油對狗靜脈注射,出現流涎嘔吐排便、后肢無力、震顫、痙攣癱瘓,劑量超過150mg/kg時立即死亡。  

        功能與主治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 3~9g。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相關信息

        川芎

        (一)概述

        別名芎藭(漢語拼音 xiōng qióng)。

        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qusticumchuanxiong Franch Hort.)。祛風止痛,理氣活血,長肉排膿。治頭痛眩暈氣滯肋痛,痹痛拘攣及月經不調,癰疽腫痛等癥。在我國四川、西南、中南、華東及華北地區均有栽培。

        (二)植物學特性

        多年生草本。塊莖呈不規則團塊狀。莖直立,高達100厘米左右,圓柱形,中空有節,節盤較膨大。葉互生,為2~3回羽狀復葉,葉綠深裂,葉柄基部寬大抱莖形成鞘狀。花白色,復傘形花序雙懸果卵形。

        (三)生長特性

        喜溫和濕潤氣候,陽光充足,幼苗期忌強光和高溫,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腐質豐富的沙壤上,忌連作,澇洼地。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選高燥向陽、陽坡或半陽山的荒地或水地均可,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前茬以玉米(陜西和玉米間種)、洋芋的地為好,如選用新荒地,早點清除地面雜草、樹根,集中燒毀,作肥料,提高地溫。進行深耕20厘米,耙平做畦。排水好的土壤,做畦寬250~300厘米高畦;排水差的土壤,做畦寬12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后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22500千克。

        3.田間管理

        種后土干及時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4月下旬中耕除草。追肥草木灰2250~3000千克/公頃,腐熟餅肥750~1500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二次除草,第三次7月份除草,如果作種苗用的川芎,第二、三次除草結合基部堆土,利于莖節膨大長成種苗。川芎開花時摘花,生長過于旺盛的川芎,從基部割掉部分莖稈,每叢留5~6根,以利通風透光,集中養分,保證川芎正常生長。秋天栽種,隨挖隨栽。在早稻田茬,做160厘米寬的畦,溝寬30厘米,深7~8厘米,8月中旬,天晴栽種,用兩叉的鐵耙劃行距25~30厘米,溝深5厘米,栽8個苓子,株距20厘米,行間兩頭各栽2個苓子封口,每隔6-10行在行間多栽一行密苓子10~20個,封口苓和密苓子為補苗和山區栽種苗用,苓子平放或立放,用農家肥覆土,上面蓋草。南方往往在畦溝內種小麥蠶豆類,北方在畦梗七種玉米。

        冬季管理:川芎枯萎割去地上莖,除草松土,上面蓋一層薄薄的土,保護川芎越冬,次年春返青后,3月初肥料充足施稀薄人畜糞一次。

        4.病蟲害防治

        (1)黑土蠶

        咬食川芎幼苗,使之生長不好。

        防治方法:栽種前用致百蟲0.5千克加水25千克略浸苓子。如果發生蟲害,可用300~500倍25%的滴滴涕乳劑澆灌根部。

        (2)白粉病

        是由囊子菌引起的,夏秋季發生,葉片如復白粉,界限不明顯,后期呈黑色小點,嚴重時葉變枯黃。

        防治方法:收獲后清園,消滅病原體。初期噴灑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劑,7~10天噴1次,連續2-3天。

        (3)紅蜘蛛

        參見甘草病害。

        (4)川芎莖節蛾

        又叫臭般蟲,初期幼蟲危害莖頂部,以后蟲從莖頂端鉆入莖內逐節為害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初期50%磷胺乳油1500倍噴霧,或50%馬拉硫磷與40%樂果乳油等量混合800倍液噴灑。

        (五)采收加工

        由于地區不同采收季節各有所異。四川裁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北京栽后第二年8月上旬采收。云南第二年~11月間地上部枯萎后采挖,選擇晴天,除去落葉,剪須根,泥土,節子(芍苓子)留作種苗不能日曬。按大小分開,用慢火烤干或曬干,干后放在竹籮內搖撞,撞去外粗皮、須根、泥土即可。一般1.25千克鮮川芎得0.5千克干貨。加工方法有先去皮潦煮和先潦煮后利皮兩種,以前者損失少,質量好,多采用。先用小刀、竹片或玻璃片將根皮刮掉,并分為大中小三級放清水中洗凈,再將各級分次倒在開水中潦煮約1-1.5分鐘,當顏色略發黃亮,根中心微呈黃白色時,立即撈出,在冷水中漂一下,使其冷卻,防止過熟腐爛。或將根彎成圓圈以不斷者為適合。如時間不夠,不能褶成圓圈。潦煮后稍晾干,用硫磺熏一夜,然后攤在曬席上或用小繩、蔑條穿頭懸掛在太陽下曬干,或搭架晾曬。如遇陰雨天應立即炕干,否則變色發霉。川芎質量檢查以個大均勻、質堅、香氣濃、油性大、無過橋稈、無蟲蛀、無雜質為合格,用竹籮包裝,內襯草席,置于干燥處保存,每年上半年用硫磺熏,防蟲蛀。

        中藥名稱】川芎(《湯液本草》)

        【拼音名】Chuanxiong

        【英文名】RHIZOMA CHIUANXIONG

        異名】山鞠窮(《左傳》),芎藭(《本經》),香果(《吳普本草》),胡藭(《別錄》),馬銜芎藭(陶弘景),雀腦芎,京芎(《本草圖經》),貫芎((珍珠囊》),撫芎(《丹溪心法》),臺芎(《本草蒙筌》),西芎(《綱目》)。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

        【植物形態】川芎

        多年生草本。地下莖呈不整齊的結節狀拳形團塊。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葉互生,2~3回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對,邊緣又作不等齊的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漸尖,兩面無毛,僅脈上有短柔毛;葉柄長9~17厘米,基部成鞘抱莖。復傘形花序生于分枝頂端,有短柔毛;總苞和小總苞片線形;花小,白色;萼片5,線形,有短柔毛;花瓣5,橢圓形,先端全緣,而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內彎曲;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藥橢圓形,2室,縱裂,花絲細軟,伸出于花瓣外;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雙懸果卵形。

        分布四川、貴州、云南一帶,多為栽培。

        本植物的苗葉(蘼蕪)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平原栽培者以小滿后4~5天收采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將根莖挖出,除凈莖葉及泥沙,洗凈,曬干或烘干,再用撞籠撞去須根。

        【藥材】根莖呈不整齊結節狀拳形團塊,長4~8厘米,直徑4~6厘米。表面深黃棕色,有明顯結節狀起伏輪節,上側有很多圓形或卵圓形的莖痕,直徑5~15毫米,作凹洼狀,下側及輪節上有眾多根痕,作小瘤狀隆起。質堅實,斷面類黃色,形成層呈明顯環狀,隨處散有黃色小油點。有特異清香氣味苦。

        主產四川(都江堰市、崇州市)。云南亦產,稱作“云芎”。

        【炮制】川芎:揀去雜質,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炒至微焦為度,取出放涼(每川芎片100斤,用黃酒12斤兩)。

        【鑒別】(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皮層狹窄,散有根跡維管束,其形成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中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形狀不規則,淡黃棕色,靠近形成層的油室小,向外漸大;薄壁細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晶體,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粉末淡黃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較多,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偶見復粒,由2~4分粒組成。草酸鈣晶體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類圓形團塊或類簇晶狀,直徑10~25μm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見油室碎片,分泌細胞壁薄,含有較多的油滴。導管主為螺紋導管,亦有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4~50μm,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互相聯結,似網狀螺紋導管。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5ml ,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 1ml,揮干后,殘渣加甲醇 1ml使溶解,再加 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 2~3 滴與氫氧化鉀的甲醇飽和溶液 2滴,顯紅紫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置水浴上加熱回流1 小時,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醋酸乙酯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川芎對照藥材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1~ 2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

        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羥基-3-丁基釅內酯(4-hydroxy- 3- butylphthalide)、川芎釅內酯(senkyunolide)、藁本內酯(Ligustilide)、 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性味】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香。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氣溫。”

        【歸經】入肝、膽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少陽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脾、三焦經。”

        【宜忌】

        宜:風寒頭痛,風熱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者宜食。

        忌: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肝火頭痛,以及陰虛火旺者均忌食。

        【功用主治】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①《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②《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③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溺血痔瘺,腦癰發背,瘰疬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⑥《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⑦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⑧《綱目》:"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②《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③《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④《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易汗、盜汗咽干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選方】①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孑(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后茶清調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②治偏頭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③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后。(《宣明論方》川芎丸)

        ④治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鐘,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勞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⑥治婦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當歸六兩(洗,去,切,焙干,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干,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產后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⑧治產后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不見火,銼)、木香(銼,懷干)、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并雙仁,炒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藥末二錢,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⑨治新產塊痛: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湯)

        ⑩治小兒腦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樸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臨床應用】治療心絞痛

        取川芎、紅花各等分,制成片劑(每12片含川芎、紅花生藥各5錢),每次片,日服3次。4~6周為一療程。治療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黃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藥2周開始加服乳沒片),結果顯效9例,改善57例,基本無效17例,加重1例。據觀察,病情的輕重與療效無明顯關系;加服葛根黃酮及乳沒片者,療效未見提高;服藥后對血脂質影響不大。60例躍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停用者20例,減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電圖顯示好轉。

        【藥理研究】

        川芎嗪

        ①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動脈條)痙攣(腎上腺素氯化鉀引起)。

        ②擴張冠狀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對抗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減輕結扎冠脈引起的心肌梗死病變程度。

        ③擴張腦血管 易透過血腦屏障,腦內分布較多;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

        阿魏酸 

        ①增加冠脈流量。

        ②α受體阻斷,抑制主動脈收縮。

        川芎、復方冠心Ⅱ號方:體外抗血栓形成(血栓長度↓ ,血栓干濕重↓)。 

        川芎嗪 提高血小板中cAMP含量,降低TXA2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血小板解聚。

        阿魏酸鈉 TXA2合成酶抑制劑 ,抑制血小板聚集。

        藁本內酯 ──氣管平滑肌痙攣;

        阿魏酸、川芎嗪 ──子宮平滑肌痙攣;

        水提或醇提浸膏 ──小腸和子宮。

        方劑

        方名: 一奇散

        處方來源: 《醫鈔類編》卷十七。

        藥物組成: 當歸、川芎等分(俱酒洗,炒),生姜5片。

        主治: 產后血虛頭痛。

        用法用量: 焙干,同煎服。

        方名: 一捻金

        處方來源: 《御藥院方》卷九。

        藥物組成: 蝎梢2錢,川芎1兩,華陰細辛半兩,香白芷半兩。

        主治: 牙齒疼痛。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 每服少許,以指蘸藥擦牙痛處,吐津,誤咽不妨,不拘時候  

        川芎的傳說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荊斬棘采集藥材。一天,師徒二人累了,便在混無頂的青松林內歇腳。忽見林中山洞邊一只大雌鶴,正帶著幾只小鶴嬉戲。藥王正看得出神,猛然聽見幾只小鶴驚叫,只見那只大雌鶴頭頸低垂,雙腳顫抖,不斷地哀鳴。藥王當即明白,這只雌鶴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藥王師徒又到青松林。在離鶴巢不遠的地方,巢內病鶴的呻吟聲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藥王師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鶴巢里已聽不到病鶴的呻吟了。抬頭仰望,幾只白鶴在空中翱翔,嘴里掉下一朵小白花,還有幾片葉子,很像紅蘿卜的葉子。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

        幾天過去了,雌鶴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復,率領小鶴們嬉戲如常了。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混無頂峭壁的古洞,那兒長著一片綠茵,花、葉都與往日白鶴嘴里掉下來的一樣。藥王本能地聯想到,雌鶴的病愈與這種藥有關。經過實驗,他發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便讓徒弟攜此藥下山,用它去為病人對癥治病,果然靈驗。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這藥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參看

        關于“川芎”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二区 |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高潮影院 | 日本卡一卡二新区在线看 | 日韩、欧美、中文三级 |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