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奶癬

        (重定向自嬰兒濕疹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嬰兒濕疹因發生在寶寶喝奶的時期,且有些寶寶一喝奶就濕疹加重,所以俗稱“奶癬”,但此“奶癬”并不是人們想象的“癬”,如果用治“癬”藥來治療嬰兒濕疹,病情會加重的。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屬于變態反應性(或稱為過敏性)疾病,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急性或亞急性濕疹,一般情況下,可以在短期內治愈。頑固者常有奇癢難忍,久治不愈,到2歲以后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少數可以延伸到幼兒或兒童期,常常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嬰兒濕疹最早見于1-3個月嬰兒,初生兒濕疹又稱為新生兒濕疹。有嬰兒濕疹的孩子以后容易發生其他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外用弱效激素治療奶癬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只要運用得當,有助于病情恢復。

        嬰兒濕疹

        目錄

        病因病理

        嬰兒濕疹的病因較復雜,其發病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純和?a href="/w/%E6%B6%88%E5%8C%96%E9%81%93" title="消化道">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嬰兒濕疹的高度發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堿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發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嬰兒,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由于母體雌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濕疹

        有些嬰兒有遺傳過敏素質(異位性素質),家族中也有異位性皮炎、魚鱗病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兒對食物過敏,血中IgE數值增高,嗜酸細胞增高。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損害逐漸限局于四肢屈側處(肘窩、腘窩),往往劇烈抓癢、反復不愈,直至兒童期甚至延續到成人期。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濕疹或加重其病情。

        急性期同接觸性皮炎。慢性期時表皮角化亢進及角化不全,棘層肥厚表皮突增寬下延,真皮乳頭層增厚,淺層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少許嗜酸性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嬰兒濕疹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個月以后逐漸減輕,11/2歲以后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病情輕重不一。皮疹多見于頭面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后逐漸蔓延至頦、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發全身。

        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紅斑,逐漸增多,并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皮,可有滲出、糜爛繼發感染?;純?a href="/w/%E7%83%A6%E8%BA%81%E4%B8%8D%E5%AE%89" title="煩躁不安" class="mw-redirect">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搔癢。由于濕疹的病變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Bkgo8.jpg

        分期

        臨床上可按發病過程分為三期:

        1.急性期 起病急,皮膚表現為多數群集的小紅丘疹及紅斑,基底水腫,很快變成丘皰疹及小水皰,皰破后糜爛,有明顯的黃色滲液或覆以黃白色漿液性痂, 厚薄不一,逐漸向四周蔓延,外圍可見散在小丘疹,也稱衛星疹。面部皮膚可有潮紅及腫脹。間擦部位如腋下、鼠蹊部、肛門周圍等處可以受累并合并擦爛。如護理不當常有繼發感染可泛發全身。此期病兒夜不能眠、煩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熱。

        2.亞急性 急性濕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漸減輕,皮膚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許丘皰疹及糜爛面。此時癢感稍見輕,可持續時間很長??捎杉毙云谘葑兓蛑委煵划敹鴣怼?/p>

        3.慢性期 反復發作,多見于1歲以上的嬰幼兒。皮疹為色素沉著,皮膚變粗稍厚,極少數可發生苔癬樣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窩處較多。若發生在掌跖或關節部位則發生皸裂而疼痛。如果治療不當,或在一定誘因下,隨時可以急性復發,自覺劇烈搔癢。

        分型

        又可按皮膚損害分為三型:

        1.脂溢型 多見于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后,頦下、后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較嚴重的痤瘡。患兒一般在6個月后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2.滲出型 多見于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于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后露出鮮紅色濕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繼發感染。

        3.干燥型 多見于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后。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于面部、軀干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三期皮損也可發生于任何一種濕疹,三期可以互相轉化和重迭。

        由于病因復雜難以確定而反復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局部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癥、毒血癥,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發病年齡、皮疹的多形性表現,顯著搔癢和反復發作,不難診斷。

        耳后、腹股溝、肛周、頸頦部的急性期濕疹應與擦爛鑒別。后者多發生在肥胖嬰兒,夏季或流涎、腹瀉小兒,不注意局部皮膚清潔者。有時需與接觸性皮炎鑒別,此病有接觸史皮膚損害發生于接觸部位邊界清楚。懷疑有接觸因素時可用斑貼試驗鑒別。但在新生兒期,斑貼試驗往往不易表現出。

        在尿布區域或肛周、腋下等處發生濕疹時,須與尿布皮炎念珠菌感染相鑒別。前者位于尿布區域會陰、股內側,境界清楚的彌漫性紅斑或少許丘皰疹。勤洗換尿布,保持尿布區域清潔干燥即可治愈。念珠菌感染則為淡紅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邊緣隆起,境界清楚,外圍散在小斑片,邊緣可有少量鱗屑。很容易查到真菌,同時往往常合并鵝口瘡口角炎等?! ?/p>

        治療

        嬰兒濕疹除詳細詢問病史,查找誘發因素,予以糾正外,應采用全身、局部中醫及西醫綜合治療。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 首先,避免喂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過敏,可較久煮沸,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或者選擇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級能恩等,如更嚴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藹兒舒,必要時可用羊奶或豆漿(參閱營養篇專節)代替牛奶。如疑蛋白過敏,單給蛋黃,或由少量蛋白開始,逐漸加量。喂奶的母親可暫停吃雞蛋。

        2.抗組織胺類藥物 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非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藥,如息斯敏(片劑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類藥優于后者。

        3.皮質類固醇激素 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癥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后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后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泛發急性濕疹其它療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強的松,病情好轉逐漸減量。

        4.抗生素 僅用于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紅霉素、復方新諾明口服。

        局部治療

        原則上是按照病期分別治療。

        1.急性期 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濕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霉素氧化鋅油。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應用濕敷2~3天即可。

        嬰兒濕疹

        2.亞急性期 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爐甘石洗劑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止癢、消炎。外涂維生素B6軟膏及SCL膏(磺松糊劑,參見附錄兒科常用藥物劑量表),或中藥祛濕油。

        3.慢性期 外用1/2或1/3膚輕松丙酸倍氯美松軟膏加糠餾油軟膏或普連膏,或尿素軟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蓋,繃帶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膚恢復原狀。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時外涂膚輕松軟膏,皮炎平。對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損害可采用醋酸強的松龍,或去炎松混懸液做皮損處的皮內分點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皮膚萎縮。

        必須得說說尤卓爾這個藥。尤卓爾屬于弱效激素,小面積斷斷續續使用不會有嚴重不良反應。激素藥膏的副作用常常被高估,很多媽媽選擇讓寶寶硬扛著也不愿意選含激素藥膏來減輕寶寶的痛苦,導致最初也許很容易就控制住的小面積濕疹被拖成了大面積不易控制的難治濕疹。一般長期大劑量口服激素才會抑制幼兒生長。外用激素長期用的不良反應局限于皮膚,包括皮膚變薄或色素沉著等。另外,即使不用激素藥膏,濕疹的皮膚在恢復期也會造成皮膚色素的改變,是疾病自身引起的皮膚顏色變化,不一定是激素造成的色斑,隨之時間的推移,色斑會慢慢褪去。

        激素治療原則

        寶寶濕疹外用激素藥膏的使用原則:

        激素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則大家歡喜,用得不好則大家憂愁。所以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運用激素治療嬰兒濕疹,是安全和有效的。

        濕疹的食療

        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白糖適量。將海帶、魚腥草洗凈,同綠豆煮熟,喝湯,吃海帶與綠豆。每天一劑,連服6~7劑。

        ◆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玉米須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湯,食薏米、紅小豆。每天一劑,連服7~8劑(濕熱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車前草15克,三味同煎后,喝湯,吃薏米。每天一劑,連服7~10劑(脾虛濕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劑,連服10~15劑(血虛風燥型)。

        吃大量新鮮水果和蔬菜,盡可能吃用有機方式種植的品種可以預防濕疹。

        日常飲食中多吃卷心菜——煮卷心菜的湯汁也一并喝下。卷心菜中含有L-谷氨酸鹽,該成分有助于治療腸漏。

        甜菜根、朝鮮薊、芹菜菊苣都是能凈化肝臟的食物。如果你忍受不了從當地田野里采摘下來的新鮮蒲公英的味道,則可以服用蒲公英制成的酊劑

        可以把梨汁作為橘子汁的理想替代品。

        如果你對牛奶過敏,可以找到大量替代品,倒如低脂的大豆、大米、燕麥和美洲野牛奶。上述食品致敏的幾率要低得多,而且味道很好,大多數都適合各種烹調方式。

        如果你對魚肉不過敏,那么深海油魚就是特有益的食品,因為魚肉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具有消炎作用,而且,經證實,它還能改善濕疹的癥狀。

        嘗試吃大量植物種子——葵花子、芝麻、亞麻子南瓜子——以及除花生以外的堅果。上述食物中所含的脂肪酸和大量的鋅元素及蛋白質有助于滋養皮膚,加速痊愈。

        麥芽(不是精制小麥)和鱷梨中富含的維生素E也能幫助皮膚痊愈。

        使用初榨橄欖油、來經精制的胡桃油以及葵花子油調攔色拉醬。

        在選擇涂面色的油脂類食品時,寧可用那些非氫化的有機品種,如碧歐那和維奎(均為國際知名的有機健康食品品牌),也不要挑大規模生產的固體油脂。  

        預防

        現在患濕疹的孩子越來越多,5歲以前大約超過1/4的小兒曾經有過敏性疾病,而在嬰兒期就主要表現為濕疹。如果父母小時候患過濕疹,那么孩子有60%的幾率也會同樣患濕疹。嬰兒預防奶癬,應做到“避、替、忌、移”四字原則,家長切勿自行購藥給孩子涂抹,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激素類藥物。 “奶癬”在醫學上被稱為“嬰兒濕疹”,這種變態反應的皮膚病多發生在出生后到兩歲的孩子,多數嬰兒是由于吃母乳或牛奶、雞蛋白等食物過敏引起,也可能是由遺傳因素所致。

        “奶癬”是當孩子吃了母乳或者牛奶后發生過敏,一是母親吃了魚、蝦、蟹、雞蛋等,通過母乳把過敏原傳給嬰兒,或者嬰兒本身對牛奶過敏。一旦發生“奶癬”,小兒的臉、耳朵、脖子、腋窩等部位都會出現皮膚干燥、紅斑、皮疹、小水皰等,嚴重的時候皮疹會波及全身。由于奇癢,寶寶總是會磨擦、抓撓,小水皰破裂之后滲水、結痂。濕疹經過治療,癥狀會很快消除,但稍不注意就會復發,尤其在冬季皮疹的癥狀更加嚴重。為避免孩子因為長“奶癬”而影響生長發育,應做到“避、替、忌、移”四字預防措施。

        避———避免接觸可疑的過敏原,對塵螨過敏,避免使用地毯;對動物羽毛、皮毛過敏的,家里盡量不要養寵物。

        替———雖然孩子對某些食物過敏,但飲食不宜控制太嚴,以免影響營養及生長發育,如對牛奶過敏,可選用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級能恩,嚴重則選用深度水解的藹兒舒,或者可用豆類替代。

        忌——對某一種不明確的過敏原因,患兒可查血,逐一排查過敏原。如果明確對某一種食物過敏,就最好忌口了,如嬰兒對母乳過敏,則在喂奶期間,母親忌吃魚、蝦、蟹等食物。而人工喂養的孩子,所接觸到的過敏原更多,如果對牛奶過敏,應用母乳喂養。雜志及其他容易積塵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應少接觸。

        移——盡量將家里的舊報紙、雜志及其他容易積塵的物品移出室外。棉花、羽毛等填充玩具也應少接觸。

        最后要提醒的是,為減輕刺激,局部皮疹可用硼酸水清洗,等疹子滲水時用紗布吸干,然后外涂專用寶貝濕疹膏,但不可大面積或長期使用。已經有過濕疹的嬰兒,可用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洗局部,并選用柔和的嬰幼兒護膚、清潔產品,這樣即可減輕寶寶癢感,剪短寶寶的指甲或睡覺時戴上小手套,以免因瘙癢而抓破皮膚。當濕疹滲水結痂時,避免用肥皂洗、熱水燙,過熱會刺激濕疹增加癢感,也要防止出汗,不宜給孩子穿過多衣物。很多媽媽擔心給孩子用激素類藥物,會引起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者減弱皮膚的抵抗力。濕疹嚴重的時候必須用激素類藥物,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用量和用藥時間,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p>

        保健

        1. 應盡量避免讓寶寶接觸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寶寶對雞蛋過敏,可暫時不添加。

        2. 如果寶寶吃母乳,媽媽應注意不要吃易引起過敏的魚、蝦、羊肉等食物,最好別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 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經常幫寶寶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濕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皮膚的細菌感染。

        4. 不能用堿性強的肥皂、熱水洗患處皮膚。因為肥皂和熱水會將寶寶皮膚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膚更加干燥,還會刺激肌膚。

        5. 注意洗澡水質不佳帶來的皮膚濕疹。城市水質因為經過較長的運輸管道和樓頂水箱,容易產生二次污染,自來水中含有寄生蟲鐵銹漂白粉等,對于寶寶極為幼嫩的肌膚容易造成刺激,從而引發過敏和濕疹。 如果家里自來水有比較濃重的漂白粉味,或水質偏黃,可以在沐浴軟管的末端安裝“寶寶愛水”嬰幼兒沐浴凈化器 對水質進行過濾,讓寶寶用上干凈的沐浴用水,從而大幅降低患濕疹的幾率。

        6. 給寶寶穿上棉質的寬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濕疹。媽媽和寶寶都不要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7. 媽媽不能擅自給寶寶用任何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皮膚吸收,給寶寶身體帶來副作用。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藥、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

        8. 如果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可以參考醫生的意見選用脫敏配方奶,已有研究證明選用脫敏配方的配方奶,有助于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降低嬰兒濕疹,以及避免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經??梢砸饗胗變浩つw過敏而發生濕疹,如牛奶、雞蛋、魚、肉、蝦米、螃蟹等。另外,灰塵、羽毛、蠶絲以及動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嬰幼兒發生濕疹。寶寶穿得太厚、吃得過飽、室內溫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濕疹加重。

        寶寶得了濕疹后,除了用藥物治療、忌用毛織物和化纖織物之外,喂奶的媽媽也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少吃牛奶、鯽魚湯、鮮蝦、螃蟹等誘發性食物,多吃豆制品,如豆漿等清熱食物。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蒜、蔥、辣椒等,以免刺激性物質進入乳汁,加劇寶寶的濕疹?! ?/p>

        濕疹寶寶的護理和喂養

        得了奶癬以后,應采取以下幾項治療措施:

        1、總的治療原則是:找出原因,對癥治療,合理喂養,精心護理。一般說來,先要觀察有沒有食物過敏,特別是牛奶、母乳或雞蛋白等動物蛋白的過敏;其次,母親吃魚、蝦 、蟹、雞等,也可通過母乳傳給嬰兒,在吃這些動物性食品后,應觀察嬰兒的皮膚病是否加重,如果與上述情況有關,嬰兒應改變喂養方法;如母乳過敏,改用牛奶,牛奶過敏則改用母乳,如果母乳不適合,就要選用專業的低敏水解配方奶粉,如雀巢超級能恩,專門針對過敏寶寶的奶粉;如果寶寶過敏非常嚴重,就要選擇雀巢藹兒舒,是專業的過敏寶寶服用的,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在寶寶過敏癥狀沒有之后,再選用普通奶粉。或在喂奶期間母親不吃魚、蝦、蟹等食物。與此同時要及時治療嬰兒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結和腹瀉等。

        2、嬰兒的皮膚比較柔嫩,抵抗力較差,要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感染,滲水結痂時,不要用熱水肥皂擦洗,免得滲液越來越多,結痂越來越厚,應該用植物油輕輕涂擦,不要強行把痂皮剝下。

        3、常用的內用藥有苯海拉明糖漿、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等,有繼發感染時還要加用抗生素。

        4、外用藥要視皮膚病變狀態而定,出水糜爛或紅腫時,用2%硼酸水液夜或0.1雷佛奴水溶液濕敷, 滲液與糜爛消失后,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濕疹霜、祛濕油、膚輕松霜等。

        5、嬰兒濕疹發作期間不要種牛痘天花已消失,現已不種牛痘),也不要和有單純皰疹的人接觸,以免發生皰痘。

        中醫對嬰兒濕疹的認識

        嬰兒濕疹,病證名。嬰兒皮膚發癢、皮疹多對稱地發生于面部,呈彌漫性發紅,糜爛,滲液并結痂,且反復發作,亦可泛發于全身。為風濕熱三種邪氣侵襲皮膚所致。治宜祛風清熱,滲濕止癢。用濕疹湯(白蘚皮、兒茶烏梅、五倍子、苦楝皮紫草茸、黃柏、苦參、枯礬)煎湯內服、外洗。并用黃連20克,寒水石20克,冰片20克,蓖麻油20克,凡士林40克調配成膏,外搽。一般2-3歲可以自愈。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飲食失調,內蘊濕熱,外受風濕熱邪所致。臨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濕性(糜爛性)兩型。常反復發作,并多伴有胃腸道消化障礙癥狀。臨床治療多用內外兼治法,內服藥以清熱解毒、涼血、滲濕為主,外用藥根據干性、濕性之不同,予以不同處理。臨床證治如下:

        1.干性(丘疹性)病例 疹如粟粒大,癢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癬,疹隱紅而干燥,此多偏熱。

        內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為主。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煎濃液外洗,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凈搗成泥外敷,每天換藥1次。

        2.濕性(糜爛性)病例 濕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或有膿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發紅且癢甚,此多偏濕。

        內服藥:治以涼血滲濕為主。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調勻外涂,每日~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調勻外涂,每日~2次;或③蒼術粉、黃柏粉等量,植物油調外敷,每日~2次。

        注意事項:①濕性時只敷藥,忌用熱水洗,待其結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濕性均忌食辛辣、魚腥、刺激性食物。

        參看

        參考文獻

        關于“奶癬”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一本精品久久精品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日本免费香蕉大道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 |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玩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