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漬足
A+醫學百科 >> 浸漬足 |
浸漬足(immersion foot)又名戰壕足(trench foot)、海船足(seaboat foot),是由于雙下肢長期靜止暴露于寒冷、潮濕環境中,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一種非凍傷性組織損傷。
目錄 |
浸漬足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由于雙下肢長期靜止暴露于寒冷、潮濕環境中,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一種非凍傷性組織損傷。
(二)發病機制
過緊的鞋襪、手套、僵硬不動的站立狀態,導致血管的收縮舒張功能障礙,熱量喪失,局部缺血使組織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腫形成。加之血管內液外滲,血管內細胞壓力增大,血流淤滯,使局部缺血加劇。
浸漬足的癥狀
充血前期:暴露于濕冷環境后不久即可產生,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開始僅有感覺局部寒冷不適,隨著暴露時間延長,則逐漸出現感覺遲鈍,肢體變冷、蒼白、麻木,輕度腫脹,周圍脈搏減弱或消失。
充血期:于病人脫離濕冷環境后數小時開始,可持續6~10周,受累肢體變紅、熱、無汗和明顯腫脹,周圍脈搏跳動明顯,出現彌漫性灼痛,不斷加劇,于十天左右后代之以發作性刺痛,受熱加劇,遇冷緩解,并可由多種刺激誘發。可有輕度心動過速,低熱,暫時性蛋白尿等全身癥狀。嚴重病例可出現水皰、血皰,皮內或皮下出血,表皮剝脫或淺表壞疽,毛發和甲板脫落,常伴細菌感染。
充血后期:可持續數月或數年。受累肢體局部溫度降低,有冰涼感,常見雷諾現象,感覺過敏,多汗,關節僵硬,復發性水腫,大皰,皮膚及附件萎縮等現象。
有暴露于濕冷環境后不久產生感覺局部寒冷不適,隨著暴露時間延長,則逐漸出現感覺遲鈍,肢體變冷、蒼白、麻木,輕度腫脹,周圍脈搏減弱或消失。病人脫離濕冷環境后數小時開始,可持續6~10周,受累肢體變紅、熱、無汗和明顯腫脹,周圍脈搏跳動明顯,出現彌漫性灼痛,不斷加劇,于十天左右后代之以發作性刺痛,受熱加劇,遇冷緩解,并可由多種刺激誘發。持續數月或數年。受累肢體局部溫度降低,有冰涼感,常見雷諾現象,感覺過敏,多汗,關節僵硬,復發性水腫,大皰,皮膚及附件萎縮等現象。即可診斷。
浸漬足的診斷
浸漬足的檢查化驗
組織病理:早期無明顯組織病理改變。當出現功能障礙,營養性損害時,組織病理改變表現為血管損傷,小動脈周圍纖維化,血管內膜增厚,血栓形成,管腔閉塞,真皮、皮下脂肪和肌肉纖維化。可累及神經,并有炎細胞浸潤。
浸漬足的并發癥
嚴重病例可出現水皰、血皰,皮內或皮下出血,表皮剝脫或淺表壞疽,毛發和指甲脫落,常伴細菌感染。
浸漬足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在寒冷潮濕環境中,應注意保溫防寒,穿寬松鞋襪。一旦發病應迅速脫離濕冷環境,患者臥床休息,恢復局部血循環,患肢應輕度屈曲或抬高,適度保暖,輕輕按摩患肢近端非麻木區。
浸漬足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可口服抗凝劑和血管解痙劑。疼痛劇烈時,可應用止痛劑。亦可作局部封閉處理,必要時可作交感神經切除術。對局部大皰、壞疽及感染等應作相應處理。
(二)預后
受累肢體局部溫度降低,有冰涼感,常見雷諾現象,感覺過敏,多汗,關節僵硬,復發性水腫,大皰,皮膚及附件萎縮等現象。
參看
|
關于“浸漬足”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