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皂莢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皂莢
        Zào Jiá
        皂莢
        別名 雞棲子、皂角、大皂莢、長皂莢、懸刀、長皂角、大皂角、烏犀
        功效作用 祛風痰,除濕毒,殺蟲。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癰腫便毒,瘡癬疥癩。
        英文名 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始載于 神農本草經
        毒性 有毒
        歸經 肺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皂莢 ,又名皂角樹,是我國特有的蘇木科皂莢屬樹種之一,生長旺盛,雌雄異株,雌樹結莢(皂角)能力強。皂莢果是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并含有一種植物膠(瓜爾豆膠)是重要的戰略原料;皂莢刺(皂針)內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目錄

        中藥名稱

        【藥名】皂莢

        【別名】雞棲子、皂角、大皂莢、長皂莢、懸刀、長皂角、大皂角、烏犀。

        【漢語拼音】zao jia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Frui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G.horrida Willd.]

        【歸經】肺;大腸經

        【功效】祛痰止咳;開竅通閉;殺蟲散結

        【科屬分類】豆科、皂莢屬。

        【主治】痰咳喘滿;中風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語;癲癇喉痹;二便不通;癰腫疥癬

        【生態環境】生于路邊、溝旁、住宅附近。

        【采收和儲藏】栽培5-6年后即結果,秋季果實成熟變黑時采摘,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功效分類】止咳藥;祛痰藥祛濕

        性味】辛;咸;溫;有毒

        【出處】《中華本草》  

        形態特征

        皂莢

        落葉喬木,高達15-30m,樹干皮灰黑色,淺縱裂,干及枝條常具刺,刺圓錐狀多分枝,粗而硬直,小枝灰綠色,皮孔顯著,冬芽常疊生,一回偶數羽狀復葉,有互生小葉3-7對,小葉長卵形,先端鈍圓,基部圓形,稍偏斜,薄革質,緣有細齒,背面中脈兩側及葉柄被白色短柔毛,雜性花,腋生,總狀花序,花梗密被絨毛,花萼鐘狀被絨毛,花黃白色,萼瓣均4數。莢果平直肥厚,長達10-20厘米,不扭曲,熟時黑色,被霜粉,花期5-6月,果熟9-10月。  

        產地習性

        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區。但在溫暖地區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  

        生態習性

        皂莢

        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于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園林用途

        皂莢

        皂莢冠大蔭濃,壽命較長,非常適宜作庭蔭樹及四旁綠化樹種。另外、皂莢果實富含胰皂質,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種子榨油可作潤滑劑及制肥皂,藥用有治癬及通便之功效;皂刺及莢果均可藥用;葉、莢煮水還可殺紅蜘蛛。皂莢木材堅硬,耐腐耐磨,但易開裂,而且新伐材有很濃郁的氣味,因此只可以做家具,建筑中的柱與樁,器物上的把與柄等。  

        同屬常見種

        皂莢

        1.山皂莢(G. melanacantha Tang et Wang):其主要特征為小枝灰綠色,無毛,分枝狀刺,但微壓扁,黑棕色。一回羽狀復葉,有小葉6-22枚,緣具細圓鋸齒。雌雄異株,莢果條形,紙質、棕黑色、扭曲,長達20-30厘米。

        2.日本皂莢(G. japonica Miq.):近似山皂莢,與山皂莢的主要區別為本種小枝綠褐色至赤褐色。小葉較山皂莢明顯大而厚,新枝上葉多呈二回羽狀復葉,莢果長而扁圓平、扭曲、且有泡狀隆起。

        3.豬牙皂G. officinalis Hemsl):本種近似皂莢,干皮深灰黑色,縱裂較深,刺單一或分枝,呈圓錐狀,赤褐色,常見在老枝分叉處密集生長,小枝灰色,皮孔顯著,一回偶數羽狀復葉,有小葉6-16枚,緣具不規則細鋸齒,小葉柄深褐色密被絨毛。莢果兩型:小果鐮刀狀,肥厚無種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彎,有種子數粒。大、小果均具長喙。熟后紅棕色被霜粉。山東鄒城特產樹種,莢果入藥。

        4.野皂莢(G. heterophylla Bunge):多為灌木,樹皮灰色。多二分枝刺,細而短。當年生枝密被灰黃色短柔毛,一或二回羽狀復葉,不占10-28枚,葉片較小,長僅0.8-1.2厘米,腋生或頂生穗狀花序,花白色,莢果具長柄,長橢圓形,扁而薄,具喙尖,熟后紅褐色,有種子1-3粒,多用作綠籬。

        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豆莢、種子、葉及莖皮有毒。人口服200克皂莢的水煎劑可中毒死亡。于服后10分鐘出現嘔吐,2小時后腹瀉,繼之痙攣、神志昏迷呼吸急促,8小時后死亡。尸檢可見腦水腫充血內臟粘膜充血、水腫毒血癥缺氧癥。小鼠腹腔注射17g/kg種子的乙醇提取物出現活動減少、安靜伏地,死亡。  

        藥用價值

        皂角子:

        皂莢

         1、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酥少許熬香,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2、大腸虛秘(時瀉時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4、腸風下血。用皂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為末,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6、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用皂角子仁半兩、半夏(姜湯泡七次)錢二分,共研為末,加姜汁調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7、婦女難產。吞皂角子二枚。

        8、風蟲牙痛。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腫

        (1)中風口噤、涎潮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豬油涂炙成黃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涎為度。

        (2)中風口 。用皂角五兩,去皮,為末,加陳年老醋調勻,左 涂右側,右 涂左側。藥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以溫水調一錢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藥厚涂項下。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皂莢

        (5)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6)風邪疾。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長皂莢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為末。每用二、三分,于臨臥時以姜汁調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聲。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瀉為度,不瀉再服藥。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腫痛。用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加酒一斗,煮開以后飲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莢燒過,研為末,稀飯送服三錢,立通。又方:用皂莢炙過,去皮、子,研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莢燒出煙,放在桶內人坐桶上受煙熏。亦有效。

        (12)黃腫氣喘。用無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為末,取一錢,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飯后服,陳桔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藥一丸,以愈為度。

        (13)身、面發腫。用皂莢去皮炙黃。銼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腳氣腫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為末,酒醋調勻貼患處。

        (15)突然頭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噴嚏

        (16)風熱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裝滿鹽,再加白礬少許,黃泥封固,火煅后研為末,每日擦牙。

        皂莢

        (17)風蟲牙痛。用皂莢研末涂齒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莢、食鹽,等分為末,每日擦牙。

        (18)腸風下血。用長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為末,精羊肉十兩,細切,搗爛,和皂角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

        (19)脫肛。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20)腎囊偏痛。用皂角連皮研末,調水敷涂痛處。

        (21)肛門腫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為末,熱醋調勻,攤巾貼患處,頻頻以水潮潤。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出火毒后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22)婦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細,酒送服一錢。又方:“婦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八字(按:一字等于分),管教時刻笑呵呵。”

        (23)丁腫惡瘡。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為末,加麝香、人糞各少許,調勻涂患處,幾天后瘡根拔出。

        (24)小兒頭瘡。用皂角燒黑為末,剝去瘡敷涂。幾次即愈。

        (25)足上風瘡(甚癢)。用皂角炙熱烙患處。

        (26)大風癩。用找皂角二十條,炙過,去皮、子,以酒煎稠,濾過。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積年瘡瘡。用皂角放豬肚內煮熟,去掉皂角,只吃豬肚。

        (28)魚骨鯁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腎風陰癢。用稻草燒皂角,煙熏十多次,癢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幾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無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錢,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細嚼后米湯送下。酒浸煮服亦可。體虛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全年可采,干燥或辰鮮切片后再干燥,生用。性辛、溫。功能托毒排膿、活血消癰,適應于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者。用量 3-10g。外用適量,醋煎涂患處。

        皂莢

        1、小便淋閉。用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酒送服適量。

        2、腸風下血。用皂角刺灰二兩,胡桃仁、胡故紙(炒)、槐花(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傷風下痢(傷風久不愈,下痢膿血一天數十次)。用皂角刺、枳實(麩炒)、槐花(生用)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燒為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5、乳癰。用皂角刺(燒存性)兩、蚌粉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6、瘡腫無頭。用皂角刺燒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7、大風疬瘡。用黃蘗末、皂角刺灰各三錢,研勻,空心服,酒送下。服藥后,吃粥兩三天及補乞藥數劑。如四肢浮腫,有針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魚肉和引風之物。

        8、背瘡不潰。用皂角刺(麥麩炒黃)兩、綿黃芪(焙)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熱送下。

        木皮、根皮:風熱痰氣,殺蟲,產后腸脫。  

        栽培技術

        皂莢

        用種子繁殖:10月采下果實,取出種子,隨即播種;若春播,需將種子在水里泡脹后,再行播種。育苗時,開1.3m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開深約6-10cm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糞水,并蓋草木灰,最后蓋土與畦面齊平。如遇天旱,要經常澆水。苗出齊后,要淺薅,并施人畜糞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開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實,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澆水定根。

        田間管理 栽后3-4年,每年要在穴邊松土除草,并施草木灰或渣滓肥,促使迅速生長。  

        性狀

        性狀鑒別

        (l)皂莢 果實呈扁長的劍鞘狀而略彎曲.長15-20cm,寬2-

        圖4:皂莢

        3.5cm,厚0.8-1.5cm,表面深紫棕色至黑棕色,被灰色粉霜,種子所在處隆起,基部漸狹而略彎,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兩側有明顯的縱棱線,搖之有響聲,質硬,剖開后,果皮斷面黃色,纖維性。種子多數,扁橢圓形,黃棕色,光滑。氣特異,有強烈刺激性,粉末嗅之有催嚏性,味辛辣。以肥厚、色紫褐者為佳。

        (2)豬牙皂 果實國柱形,略扁,彎曲作鐮刀狀,長4-12cm,直徑0.5-1.2cm。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蠟質粉霜,擦去后有光澤,并有細小疣狀突起及線狀或網狀裂紋,先端有鳥喙狀花柱殘基,基部具果梗痕。質硬脆,斷面棕黃色,外果皮革質,中果皮纖維性,內果皮粉性,中間疏松,有灰綠色或淡棕黃色絲狀物。縱向剖開可見整齊的凹窩,偶有發育不全的種子.氣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辛,粉末有催嚏性。以個小、飽滿、色紫黑、有光澤、肉多而粘、斷面淡綠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野皂莢

        豬牙皂果實(中部)橫切面:外果皮1列細胞,類方形,排列緊密,外具角質層。中果皮外側有石細胞組成的斷續環帶,維管束常斜向排列,纖維束多位于維管束內側或外側,草酸鈣棱晶常見于石細胞群及維管束旁的薄壁細胞中,并有少數草酸鈣簇晶;中果皮內側有厚壁性孔紋細胞1至數列,類方形或長方形,其內外側常伴有少量纖維束。內果皮厚,白色,由徑向延長的薄壁細胞組成,并可見少數草酸鈣小簇晶。  

        化學成份

        皂莢

        莢果含三萜皂式:皂莢甙(gledinin),甙甙元為皂莢甙元(gledigenin),皂莢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尚含蠟酸(ced 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質(tannin)等。  

        藥理作用

        皂莢

        1.皂甙的一般特性:含皂甙的植物頗多,至少有50個不同科的400種植物含有之。它能降低表面張力。其溶液(1:10000)振搖時,則溶液中每個氣泡的表面皆可被皂甙包圍而形成一薄膜,故泡沫持久不滅。同樣,遇油類物質亦可借皂甙薄膜而形成乳劑。它能改變細胞表面的通透件,而成為一般原漿毒。對膽甾醇有特別的親和力,有很強的溶血作用(作用于血細胞表面的類脂質),膽甾醇可對抗其溶血作用。

        2.祛痰作用:含皂甙類的藥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進呼吸道粘液的分泌,產生祛痰作用(惡心性祛痰藥)。在貓身上,皂莢確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但較桔梗前胡為差,持續時間較短。

        3.抗菌作用:在試管中,皂莢對某些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劑(1:3)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美國皂角中所含之三刺皂莢堿(Triacanthin)有罌粟堿樣作用,可治療高血壓病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慢性膽囊炎等。煎劑1g/kg給貓灌胃,能增加呼吸道粘液分泌,有祛痰作用。0.25%煎劑對離體大鼠子宮興奮作用。1:3水浸劑對堇色毛癬菌、星形奴卡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

        對魚類的毒性很強,高等動物對它一般很少吸收,故主要為對局部粘膜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等。但如服用劑量過大或胃腸粘膜有損傷或注射給藥,均可產生全身毒性,血細胞溶解;特別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先痙攣,后麻痹呼吸中樞麻痹即導致死亡。國內曾報告有服皂莢煎劑(200g加老醋1杯)中毒死亡者。大量皂莢中所含之皂甙不僅刺激胃腸粘膜,10分鐘后即嘔吐,以后有腹瀉;而且腐蝕胃粘膜,發生吸收中毒。  

        鑒別

        皂莢

        (1)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5ml,煮沸2-3min,放冷,濾過,取濾液0.5ml,置小瓷血中,蒸干,放冷,加醋酐3滴,攪勻,加硫酸2滴,浙呈紅紫色。(檢查三萜類皂甙)

        (2)取生理鹽水稀釋的2%新鮮兔血1ml,沿管壁加入本品生理鹽水浸液(l:0.1g)若干,迅速發生溶血現象。(檢查皂甙)

        (3)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30ml,加熱回流6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溶于20ml水中,用乙醚提取2-3次,回收醚液,水層再用飽和正丁醇提取3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減壓濃縮至干,殘渣用少量甲醇溶解,作供試液,以皂甙C(GSaC)作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以正丁醇-乙醇一氟水(10:2:5)展開,用20%磷銀酸乙醇液噴霧后,于120℃烘烤10min,供試液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深藍色斑點。

        參看

        關于“皂莢”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久久久久久99成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6动漫 |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一 |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欧美日本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