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胃癌
A+醫學百科 >> 腫瘤 >> 殘胃癌 |
目錄 |
概述
殘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亦稱胃手術后胃癌。因其既可發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殘胃內,亦可發生于單純胃腸吻合,單純穿孔修補或迷走神經切斷后的全胃內。一般認為應限于胃非癌瘤性病變手術后發生的胃癌,若因惡性病變而作手術者則應指手術后20年以上發生的胃癌。殘胃癌占胃癌的0.4%~5.5%。發生率各家報告不一,一般認為在1%~5%之間。男女之比為5.4∶1,平均發病年齡為65歲。從胃手術至殘胃癌發生的間隔時間文獻報告不一,平均為13~19年,最長間隔為40年,少數病例短于10年。一般認為,胃手術后15年內,殘胃癌的發生率較一般人群的胃癌為低,而術后15年以上,發生率逐漸增高,至術后20年以上,其發生率則較一般人群高出6~7倍。因此,過去認為早期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胃潰瘍惡變的觀點,現已被否定。胃與十二指腸手術切除后殘胃癌的發生率兩者大致相仿。殘胃癌的發生率與首次手術方式有關。胃次全切除術后作畢氏Ⅱ式和單純胃空腸吻合術者比畢氏Ⅰ式者更易發生殘胃癌。殘胃癌的好發部位是吻合口,但亦可彌漫發生于整個殘胃?!×夹?a href="/w/%E6%B6%88%E5%8C%96%E6%80%A7%E6%BA%83%E7%96%A1" title="消化性潰瘍">消化性潰瘍手術5-10年后,殘胃可發生腺癌,稱為殘胃癌。大多數作者為了排除初期手術時被漏診的胃癌,故定出手術后的間隔時間至少在5年以上。但這個問題仍是有爭議的。胃切除手術后癌的確實發生率仍不清楚,可能是正常人口發病率的二倍。在胃癌病例中約5%發生于手術后殘胃。Morgenstern等1973年收集文獻已達1100例。在尸解材料中,殘胃癌發生率為8.2%,多于未手術患者癌的發生率(5.9%)?! ?/p>
診斷
由于手術改變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X線鋇餐造影??蛇z漏較小的病灶,故確診率為50%左右。
胃鏡檢查并作可疑部位的粘膜活檢,是診斷本病的主要方法,其確診率在90%以上?! ?/p>
治療措施
一旦確診即應手術探查,盡可能爭取作根治術?! ?/p>
病因學
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經切斷后,胃呈低酸或無酸狀態,加以胃泌素分泌下降使保護性粘液減少,胃粘膜逐步萎縮。而胃手術后的膽汁、胰液和腸液的反流更損害胃粘膜,形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乃是殘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
胃手術后胃酸減少,有利于細菌在胃內的生長繁殖。細菌毒素及膽汁被細菌分解的代謝產物,可有促癌作用。而含硝酸鹽還原酶的細菌更能促進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在這些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下,胃粘膜可能癌變。
胃手術后的疤痕、甚至不吸收縫線的刺激,亦可能是殘胃癌發生的因素之一。
總之,胃手術改變了胃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使胃更多地暴露于致癌、促癌物的作用之下,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殘胃癌即可發生。
臨床表現
與一般胃癌大致相仿。胃切除術后10年以上始突然發生胃納減退、體重減輕、糞便隱血,以及中上腹持續性疼痛且不能被制酸解痙藥物緩解等癥狀,為本病的常見臨床表現?! ?/p>
預后
常因早期診斷困難而致預后惡劣。殘胃癌行次全胃切除術或全胃切除術后5年生存率和未曾作過胃切除術的胃癌相仿。
|
關于“殘胃癌”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