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瓦楞子 | 中藥圖典 |
瓦楞子 Wǎ Lénɡ Zǐ |
|
---|---|
![]() |
|
別名 | 蚶子殼、毛蛤、瓦垅、蚶殼、瓦壟子、魁蛤殼、花蜆殼、瓦壟蛤皮、血蛤皮、瓦屋子、毛蚶皮 |
功效作用 | 化痰,軟堅,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癥瘕,瘰疬,牙疳。 |
英文名 | CONCHA ARCAE |
始載于 | 《本草備要》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脾經、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咸 |
瓦楞子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殼。又名蛤殼,瓦屋子,瓦壟子,蠟子殼,花蜆殼,瓦壟蛤皮,血蛤皮毛蚶皮。原動物①魁蚶又名:魁陸,魁蛤,毛蛤,大毛蛤,赤貝;②泥蚶又名:灰蛤,垅蛤,粒蚶、瓦壟蛤,蚶子(俗稱)。有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的功效
目錄 |
形態特征
魁蚶
貝殼斜卵圓形,堅厚,一般殼長80~104mrn,高62~85mm,大者長可達122mm,高102mm。兩殼合抱,左殼比右殼稍大,極膨脹,殼頂突出,向內彎曲,稍超過韌帶面。韌帶梭形,具黑褐色角質厚皮。背部兩側略呈鈍角,殼前緣及膚緣均呈圓形;后緣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寬,平滑整齊,無明顯結節,約42~48條,以43~44條較多見,生長輪脈明顯,殼面白色,被棕褐色絨毛狀殼皮,殼頂部殼皮帶脫落,使殼頂呈白色。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直,鉸合齒60~70枚,中間者細小直立,兩端漸大而外斜。閉殼肌痕明顯,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顯,鰓黃赤色。殼邊緣厚,有與放射肋溝相應的齒狀突起。
生活于潮下帶5m至10~30m深的軟泥或泥沙質海底。
分布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以遼寧、山東產量最多?! ?/p>
泥蚶
海產貝類。殼高大于殼寬,約為長度的2/3,殼頂突出且向內卷,約在殼前方1/3處,其間距離較遠,殼表被有棕色殼皮,極易脫落,尤以頂部為甚,故殼常呈白色,殼背面具放射肋紋18條,肋間溝較肋紋為寬;放射紋僅后方數條光滑,其余均由粒狀突起排列而成,頂端細密,至腹面粗糙;殼之前端鈍圓,向后延伸,背面斜下,故后端尖瘦。韌帶為黑褐色角質皮,呈矛頭狀,殼頂前方部分較后部大,鉸合部直,鉸合齒約為40枚,兩端粗而稀,向中央漸漸細密。殼內面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無肋,但在中部前方有稍稍突起的細放射花紋,約占2/3的面積;閉殼骨痕較明顯,略似圓形,后者大于前者,外套膜較發達,邊緣呈與放射肋相應的波狀。無足絲。生活于淺海軟泥灘中。
分布在中國沿海地區,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皆有養殖?! ?/p>
毛蚶
殼高大于殼寬,約為殼長的3/4~4/5,殼頂突出,而尖端又向內卷入,位于背前方,殼表被有棕褐色茸毛,頂部者極易脫落,故殼常呈白色,殼前端邊緣均圓,向后逐漸延伸,背面斜下,使殼的后端呈瓣狀,左殼稍大于右殼, 每殼具放射肋紋30~34條,以31條者較多,肋紋與肋間溝寬度相等,殼的邊緣亦有相同數目與肋紋及肋間溝相當的凹陷。兩殼的肋紋顯然不同,右殼除前端數條有突起外,其余均極平滑,而左殼則只有后端10余條較為平滑,其余則均由長方形小突起排列而成,放射肋在頂端細弱,向下變粗壯,兩殼殼頂距離較遠,韌帶呈披針形,鉸合部直,鉸合齒50枚左右,兩端粗而稀疏,向中央則漸漸細密。殼內面亦有與肋紋相當的突起,無肋紋,但有很細密的線形花紋;閉殼肌痕顯明,前閉殼肌痕呈卵形,較小,下端尖,后閉殼肌痕呈雞心形。兩殼之中上部極膨脹。外套膜邊緣厚,呈波紋狀,外側印有與貝殼邊緣相同之齒紋。足不很發達。無足絲。
生活于淺海泥沙底,尤其喜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
分布于中國沿海地區,以山東半島的羊角溝,河北的塘沽,遼寧的遼河口等處為多?! ?/p>
生活習性
三種軟體動物均為海邊常見種類,喜棲息于風浪較小的潮流暢通、有淡水注入的內灣及河上附近的軟泥灘涂上。以藻類為食,對自然海區的鹽度和溫度適應力較強。毛蚶雌雄異體,自然水溫在25℃左右開始產卵,27℃時為繁殖盛期。精卵在海水中受精。泥蚶屬多次性產卵類型。在自然海區每年排卵4-5次。受精卵經過擔輪幼蟲和面盤幼蟲期,約2-3星期變態成幼貝在海底附著?! ?/p>
歷史考證
《別錄》載有魁蛤,一名魁陸,云:“生東海,正圓,兩頭空,表有文,取無時。”《本草拾遺》又載有“蚶”,曰:“出海中,亮如瓦屋。”《綱目》將魁蛤與蚶合為一條,并引郭璞《爾雅》注:“魁陸即今之蚶也,狀如小蛤而圓厚?!庇忠杜R海異物志》:“蚶之大者徑四寸,背上溝文似瓦屋之壟,肉味極佳。今浙東以近海田種之,謂之蚶田?!鄙鲜鲂螒B特征與今蚶科動物一致?! ?/p>
化學成份
1.魁蚶
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計算);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及 有機質。
2.泥蚶
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另含少量磷酸鈣,總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有機質約1.69%;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煅燒后,碳酸鈣分解,產生氯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3.毛蚶
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總鈣最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尚含硅酸鹽和無機元素鋁、氯、鉻、銅、鐵、鉀、錳、鈉、鎳、磷、硫、硅、鍶、鋅;并且毛蚶外殼對核素錳有特異的富集能力。
炮制方法
1.瓦楞子
《圣惠方》:“細研?!薄镀穮R精要》:“洗去土,研細如粉?!爆F行,取原藥材,用水洗凈,撈出,干燥,碾碎。生品用于散瘀消痰。
2.煅瓦楞子
《串雅補》:“煅?!薄夺t醇附義》:“煅研。”現行,取凈瓦楞子置適宜容器內,于無煙的爐火中,煅至酥脆,取出放涼,碾碎。煅瓦楞子用于制酸止痛。 3.醋瓦愣子
《本草拾遺》:“殼燒,以米醋三度淬后,埋令壞?!薄度杖A子》:“凡用,取陳久者炭火煅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丹溪心法》:“煅,醋煮一晝夜?!爆F行,取凈瓦楞子置適宜容器內,于無煙的爐火中鍛至酥脆,取出倒入醋內,使醋淬均勻,晾干,研成細粉。每瓦楞子100kg,用醋30kg。
4.鹽瓦欏子
取凈瓦楞子置適宜容器內,于無煙的爐火中,煅至酥脆,取出,倒入鹽水內淬均勻。瓦楞子每100kg,用食鹽1.2kg。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塵?! ?/p>
藥理作用
用于癭瘤,瘰疬。瓦楞子味咸軟堅,消頑痰,散郁結。治癭瘤、痰核,常與海藻,昆布等同用,如《證治準繩瘍醫》含化丸。治痰火凝結之瘰疬,常配貝母、夏枯草、連翹等,以消痰清火散結。用于癥瘕痞塊。瓦楞子既可化瘀散結,又能消痰軟堅,適宜于氣滯血瘀及痰積所致的癥瘕痞塊,可單用,如《萬氏家抄方》瓦壟子丸,也可與三棱、莪術、鱉甲等同用,以增強行氣活血,散結消癥之功?,F代以此用治肝脾腫大及消化道腫瘤等。用于胃痛泛酸。瓦楞子能制酸止痛,胃痛嘈雜、泛吐酸水者,常配黃連、吳茱萸、烏賊骨、香附等同用;大便秘結者,可加生大黃;胃部喜曖者,可加高良姜;久病瘀滯者,可加延胡索、五靈脂。
1.《本經逢原》:“與鱉甲、虻蟲,同為消瘧母之味?!?/p>
2.《本草用法研究》:“同廣木香、綠萼梅、路路通,治胃院痰積,氣滯脹痛。”
常用配方
1.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九兩,烏賊骨六兩,廣皮三兩(炒)。研極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錢,食后開水送下。(《經驗方》)
瓦楞子
2.治急性胃炎:煅瓦楞子9g,良姜3g,香附6g,甘草6g。共研末。每服6g,日服2次。(《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痰飲:以瓦楞子殼(即海蚶子),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蔞黃熟時,正搗和瓦粉作餅子,曬干為末。用蜜湯調一錢,或入諸藥為丸,其效過于海粉多矣。(《古今醫統》)
4.治燒燙傷:將煅瓦楞子研成細末,加冰片少許,用香油調勻,涂患處。(《山東藥用動物》)
5.治皮膚刀傷及凍瘡潰瘍:瓦楞子30g,冰片15g。共研末外敷。(《青島中草藥手冊》)
7.治療消化道潰瘍:瓦楞子、甘草各等份,共為細粉,每服10g。(《常用中藥八百味精要》)
8.治療淋巴結核:瓦楞子(煅,醋液,以酥為度)、海浮石(醋炙)各60g,僵蟲30g(酒炒香),夏枯草30g。各為細末,糊丸,每服10~15g,日服3次,飯后服。(《中藥精華》)
藥物配伍
1.配魚枕骨,可治各種結石癥。
3.配海浮石,用治癥瘕痞塊,老痰積結,結石癥等。
4.配半夏曲,一化一降,降逆和胃制酸,消脹止痛,用治濕郁化熱吞酸諸癥?! ?/p>
臨床應用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取瓦楞子5兩(煅),甘草1兩,共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飯前服?;蛎看?0克,于節律性疼痛發作前20分鐘服藥。經治療124例,療程最短20天,最長56天,結果治愈59例,占47.58%。治愈標準是主要癥狀消失,潛血陰性,病情經長期觀察穩定,X線檢查壁龕消失或球部變形在治療前后穩定不變者。好轉者48例,占38.79%。好轉是指癥狀基本消失或減輕,潛血轉陰或弱陽性,X線檢查龕影縮小或不消失,球部變形不穩定者。無效17例,占13.71%??傆行蔬_89.19%。有些病例服后5分鐘即能緩解疼痛。一般無副作用,個別病例有顏面浮腫、尿血、尿混濁和泌尿系感染復發等現象?! ?/p>
性狀鑒別
性狀鑒定
1.魁蚶
貝殼呈斜卵圓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左殼稍大于右殼。長約8cm,寬約6cm。背面隆起,有42-48條直楞(放射肋)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無明顯結節,被棕色細毛。殼內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約70枚(鉸合齒)。質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p>
2.泥蚶
貝殼較小,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的粒狀突起構成。鉸合齒約40枚。
3.毛蚶
貝殼較短而寬,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30-34條,肋上有小結節,表面被有帶毛的殼皮。鉸合齒約50枚?! ?/p>
顯微鑒別
磨片可見層紋寬5-10μm,兩紋相隔10-30μm,交錯紋粗5-50μm,分叉交互排列?! ?/p>
功效鑒別
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相鑒別:
海蛤殼、海浮石與瓦楞子:三者皆味咸,均能消痰軟堅散結,同可用治痰火郁結之癭瘤、瘰疬、痰核等證。其中,海蛤殼與海浮石又能清肺化痰,又可用治肺熱、痰火之咳嗽氣喘,痰黃粘稠者;而海蛤殼與瓦楞子又能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不同之處在于:
瓦楞子──又能化瘀散結,又可用治癥瘕痞塊,肝脾腫大。
文化底蘊
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癥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5.《醫林纂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6.《現代實用中藥》:用于小兒佝僂病,肺結核,淋巴結核等癥。
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8.《綱目》:咸走血而軟堅,故瓦壟子能消血塊,散痰積。
9.《本經逢原》:(魁蛤殼)與鱉甲、虻蟲,同為消瘧母之味,獨用醋丸,則消胃脘痰積?! ?/p>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均主含碳酸鈣,并含有機質及少量鐵、鎂、硅酸鹽、磷酸鹽等?!?/p>
2.藥理作用: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
|
關于“瓦楞子”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