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
A+醫學百科 >> 經方 |
經方,方劑學名詞。
①漢以前臨床醫方著作及方劑的泛稱。《漢書.藝文志》:“方技略”:“經方十一家,二百卷。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結,反之于平。”
②經典醫著中的方劑。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
③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即張仲景方。《金匱心典.徐序》:“惟仲景則獨祖經方,而集其大成,惟此兩書,真所謂經方之祖。”通常所說經方,多為此指。
目錄 |
經方:說法一
一是指《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所記載“醫經、經方、神仙、房中”的經方十一家,但。經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癉十二 病方》四十卷、《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黃帝扁鵲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金瘡疭瘛方》三十卷、《婦女嬰兒方》十九卷、《湯液經法》三十二卷、《神農黃帝食禁》七卷,原書今俱已失傳。梁代.陶弘景曾經親眼見過《湯液經法》,從中摘抄部分方劑,寫成《輔行訣藏府用藥法要》一卷。據說1907年,法國人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盜取古書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圓箓裝箱時,王道士受人所托,隨意抽出一卷醫書暗藏,此卷即《輔行訣藏府用藥法要》。1915年為河北威縣張渥南所購,傳于嫡孫張大昌,但原書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所幸當時有人已將全書默記,而有傳抄件存世。中國中醫研究院馬繼興根據傳抄件整理成書,附于《敦煌古醫籍考釋》一書中,公諸于世。
經方:說法二
中醫學界最為普遍的說法,是指中國漢朝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后世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所記載之方劑。乃是相對于宋、元以后出現的時方而言的。其中《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62首,除去重復的,共計178方,用藥151味。經方是“醫方之祖”,后世中醫學家稱《傷寒雜病論》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贊譽張仲景為“醫圣”。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
經方分類
桂枝湯類
麻黃湯類
葛根湯類
柴胡湯類
瀉心湯類
白虎湯類
承氣湯類
陷胸湯類
抵當湯類
五苓散類
苓桂劑類
四逆湯類
理中湯類
附子湯類
古代相關文獻
明.吳綬,《傷寒蘊要全書》
清.徐彬,《傷寒原方發明》
清.文夢香,《百解》
清.魏念庭,《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清.莫文泉,《經方例釋》
經方:方劑學名詞。
①漢以前臨床醫方著作及方劑的泛稱。《漢書.藝文志》:“方技略”:“經方十一家,二百卷。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結,反之于平。”
②經典醫著中的方劑。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
③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即張仲景方。《金匱心典.徐序》:“惟仲景則獨祖經方,而集其大成,惟此兩書,真所謂經方之祖。”通常所說經方,多為此指。
關于“經方”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