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
A+醫學百科 >> 狐惑 |
狐惑,病名。因感染蟲毒,濕熱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眥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陰腐蝕潰瘍為特征的疾患。亦作狐(或^蟲)。《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并治》:“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聲嘎,甘草瀉心湯主之;蝕于下部則咽干,苦參湯洗之。蝕于肛者,雄黃熏之。”“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由濕熱邪毒內盛所致,治宜清熱化濕,瀉火解毒,兼用外治法。本病類似口、眼、生殖器三聯綜合征。或謂本病即(匿^蟲)病。《金匱要略心典》卷上:“狐惑,蟲病。即巢氏所謂(匿^蟲)病也。”參見(匿^蟲)病、蟲病條。亦有謂本病為牙疳、下疳的古名。《醫宗金鑒》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瘡之古名也。近時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蝕爛肛陰;牙疳即惑也,蝕咽腐齦,脫牙穿腮破唇。”參見疳條。
出自A+醫學百科 “狐惑”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7%8B%90%E6%83%91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狐惑”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