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瀉
A+醫學百科 >> 水瀉 |
水瀉,病證名。瀉下稀水,如水下注。又稱水泄、注泄、泄注、注下。多因脾胃虛弱,感寒停濕及熱迫腸胃所致。《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濕飲留滯,水走腸間,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脹下利,有如注水之狀,謂之注泄,世名水瀉?!薄?a href="/w/%E5%A4%AA%E5%B9%B3%E5%9C%A3%E6%83%A0%E6%96%B9" title="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若腸胃虛弱受于氣,或飲食生冷傷于脾胃,大腸虛寒,故成水瀉也。”可用藿香正氣散、苓姜術桂湯、胃苓湯、香連散等方。濕瀉、寒瀉、熱瀉等均可表現為水瀉。詳各該條。
出自A+醫學百科 “水瀉”條目 http://www.rpzztyjokwsnq.com/w/%E6%B0%B4%E6%B3%BB 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于“水瀉”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