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天臺烏藥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方源】 《醫學發明.第五卷滑脈生疝》

        【組成】 天臺烏藥(12g) 木香(6g) 小茴香(6g) 青皮(6g)高良姜(9g) 各半兩 檳榔二個(9g) 川楝子十個(12g)巴豆七十粒 (12g)

        Bk8v9.jpg

        【用法】 上八味,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黑,去巴豆及麩皮不用,合余藥共研為末,和勻,每服一錢(3g)溫酒送下。

        【方歌】 天臺烏藥木茴香,巴豆制青檳姜,行氣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主治】 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睪丸而痛,偏墜腫脹?;蛏俑固弁?,苔白,脈弦。

        【功用】 行氣疏肝,散寒止痛。原文

        病機】 由寒侵肝脈,氣機阻滯所致。

        【方義】 方中天臺烏藥,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檳榔下氣導滯,川楝子行氣止痛,與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可減少川楝子寒性,又能加強行氣散結之力。  

        功能主治注意事項

        【功能主治】

        1.本方主治氣滯寒凝之疝氣痛。以少腹痛引睪丸,舌淡苔白,脈沉弦為證治要點。

        2.臨床運用于偏墜腫脹,可酌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強其行氣止痛之功;寒甚者,可酌加肉桂、吳萸等以加強散寒止痛之力。

        3.睪丸炎附睪炎、胃及十二指潰瘍慢性胃炎等屬氣滯寒凝者,均可加減使用。

        【注意事項】濕熱下注之疝痛不宜用。

        【方論】方中烏藥行氣疏肝,散寒止痛;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行氣散結,散寒除濕;檳榔行氣破堅,直達下焦;用巴豆炒過的川楝子以去其苦寒之性,增強其行氣散結之功。諸藥同用,使寒凝解,氣滯散,肝脈和,疝痛自除?! ?/p>

        其他天臺烏藥散

        【來源】《醫學發明》卷三。

        【組成】天臺烏藥 木香 茴香(炒) 青皮(去白) 良姜(炒)各15克 檳榔2個(銼) 川楝子10個 巴豆70粒

        【用法】上八味,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候黑色,去巴豆及麩不用,令諸藥為末。每服3克,溫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熱酒下亦得。

        【功用】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小腸疝氣,少腹痛引睪丸,喜暖畏寒。

        關于“天臺烏藥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综合激情亚洲丁香社区 | 亚洲开心激情在线 | 五月综合激情国产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