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
A+醫學百科 >> 人體經絡 >> 任脈 |
任脈,奇經八脈之一。任脈與督、沖二脈皆起于胞中,同出“會陰”,稱為“一源三岐”。任脈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頦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系,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
任脈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腹中結塊等。本經腧穴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癥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和可治療神志病。
目錄 |
任脈循環
《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任脈起于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于督脈之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陽明經。
明代《醫經小學》中奇經八脈歌訣:“任脈起于中極底,上腹循咽承漿里,陰脈之海衽所謂。”
任脈生理功能
- 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保喝蚊}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借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說。
- 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于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li>
任脈臨床運用
任脈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如疝氣、帶下、腹中結塊等證?! ?/p>
任脈不通可表現為月經不調,經閉不孕,帶下色白,小腹積塊,脹滿疼痛,游走不定,睪丸脹痛,疝氣。任脈虛衰可表現為胎動不安,小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月經淋漓不盡,頭暈目花,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無力。
病機分析:任脈起于胞中,行于身前,沿正中線上行,對于陰經氣血具有調節作用,有“陰脈之?!敝Q。任脈阻滯不通則經閉;任脈不通,氣血失養則宮寒不孕,帶下色白;氣滯瘕聚則少腹積塊,脹滿疼痛,游走不定;任脈不通,肝經氣滯,則睪丸脹痛,疝氣。“任主胞胎”能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維持妊娠。任脈虛衰不能妊養胞胎,則胎動不安,少腹墜脹,陰道下血,甚或滑胎;任脈虛衰,不能調節月經測月經愆期或經閉,或淋漓不盡;任脈虛衰,氣血失于濡養,則頭暈目花,腰膝酸軟,舌淡,脈細無力亦為虛衰之象?! ?/p>
任脈腧穴
位于任脈上的穴位有24個:會陰穴、曲骨穴、中極穴、關元穴、石門穴、氣海穴、陰交穴、神闕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闕穴、鳩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紫宮穴、華蓋穴、璇璣穴、天突穴、廉泉穴、承漿穴。
參看
|
關于“任脈”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