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炙甘草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炙甘草湯藥方

        基本信息

        【來源】《傷寒論》。

        異名復脈湯(《傷寒論》)。

        【分類】 補益劑-氣血雙補

        【組成】 炙甘草(12克) 生姜(9克) 桂枝(9克) 人參(6克) 生地黃(50克) 阿膠(6克) 麥門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棗(10枚)

        【功用】 益氣滋陰,通陽復脈。

        【主治】 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干而瘦小者。2.虛勞肺癥。干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結脈虛數。(本方常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方解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本方與生脈散均有補肺氣養肺陰之功,可治療肺之氣陰兩虛,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氣養陰作用較強,斂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溫補,陰虛肺燥較著或兼內熱者不宜;而生脈散益氣養陰之力雖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斂的五味子標本兼顧,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湯,且偏于清補,臨證之時可斟酌選用。  

        方論

        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溫益氣,通經脈,利血氣,緩急養心為君;人參、大棗益氣補脾養心,生地、麥冬、麻仁、阿膠,滋陰養血為臣;桂枝,生姜、清酒溫陽通脈為佐。諸藥合用,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共奏益氣養血,滋陰復脈之功。  

        化裁

        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安神;偏于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于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并減去桂、姜、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各家論述

        1.《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參、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姜、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2.《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姜、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3.《古方選注》:人參、麻仁之甘以潤脾津;生地、阿膠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濁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氣厚、桂枝之輕揚,載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領地、冬歸心復脈;仍使以姜、棗和營衛,則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脈絡之病,取重心經,故又名復脈。

        4.《血證論》:此方為補血之大劑。姜、棗、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氣,變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傷血,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以清潤之,使桂枝雄烈之氣變為柔和,生血而不傷血;又得阿膠潛伏血脈,使輸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觀此方,生血之源,導血之流,真補血之第一方,未可輕議加減也。⑤《成方便讀》:方中生地、阿膠、麥冬補心之陰;人參、甘草益心之陽;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來寒邪;麻仁、大棗以潤內腑之枯槁。

        【附方】 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

        【附注】 本方為陰陽氣血并補之劑。臨床應用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苦為辨證要點。

        【文獻】 方論 羅美《古今名醫方論》卷1錄柯琴:“仲景于脈弱者,用芍藥以滋陰,桂枝以通血,甚則加人參以生脈;未有地黃、麥冬者,豈以傷寒之法,義重護陽乎?抑陰無驟補之法與?此以心虛脈代結,用生地為君,麥冬為臣,峻補真陰,開后學滋陰之路。地黃、麥冬味雖甘而氣大寒,非發陳蕃莠之品,必得人參、桂枝以通脈,生姜、大棗以和營,阿膠補血酸棗安神,甘草之緩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內外調和,悸可寧而脈可復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則氣不峻,此虛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黃、麥冬得酒良。”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方歌]炙甘草湯參姜桂,麥冬生地大麻仁,大棗阿膠加酒服,虛勞肺痿效如神。  

        炙甘草湯.補血方劑

        基本信息

        【簡介】本方來源于《傷寒論》。

        【功用】滋陰養血,補氣溫陽,寧心復脈。主治陰血不足,氣虛血弱,贏瘦少氣,心悸心慌,虛煩失眠,大便干結,舌質淡紅少苔,脈結代;或虛勞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煩,少氣,失眠,自汗盜汗,脈虛數。

        【組成藥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參6克,生地黃30克,桂枝9克,阿膠(烊化服)6克,麥門冬10克,麻仁10克,大棗30枚。

        【用量用法】上藥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劑。顆粒劑:每次袋,每日3次。  

        現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誘發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總發生率,并能縮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圍。能對抗實驗性“陰虛”動物的心律失常,減慢心率、消除竇性心律不齊、降低室性早搏發生率,并能改善“陰虛”證候。此外,還有抗缺氧的作用。  

        進補應用

        本方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配伍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以助生地之功;再配炙甘草、人參、大棗補益心脾之氣,配桂枝、生姜溫心陽、通血脈,加酒煎煮以助藥力。綜合全方,共成陰陽氣血并補之劑。其對陰血不足之心律失常,脈律不齊有較顯著的作用,所以本方又名“復脈湯”。

        1.室性早搏 用本方加減:炙甘草15克,大棗6枚,阿膠、生姜、黨參各10克,生地20克,桂枝6克,麥冬、麻仁、炒棗仁各10克,丹參15克。加水。

        酒各半,水煎服,每日劑,連服1個月。

        2.病毒性心肌炎 用本方加減:炙甘草9克,人參6克,生地黃30克,阿膠9克,麥冬12克,麻仁9克,桂枝,生姜各6克,紅棗6個。水煎服,每日劑。

        3.心律失常 用本方加減:炙甘草9克,黨參,生地各12克,麥冬9克,桂枝3~6克,丹參12克,酸棗仁9克。水煎服,每日劑,連服2~4周。對心房早搏、房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頻繁室性早搏、房室傳導阻滯、室內不全性阻滯、心動過緩,以及冠心病、高血壓病、風心病、心肌病及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都有較好的療效。

        4.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按人參、阿膠各l份,甘草、生姜、桂枝各2份,麥冬、麻仁、大棗各3份,地黃5份的比例配方,制成膏劑。每次服15克,每日2次,連服3周。本法對慢性心律失常也有較好療效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 炙草、阿膠、生地、麥冬、人參、麻仁。

        [主治] 熱劫燥病,時邪昏陷。

        [附注]方中 人參,《醫門補要》作“西洋參”。

        關于“炙甘草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2. <object id="gl6zv"></object>
        <source id="gl6zv"><ins id="gl6zv"></ins></source>

        <b id="gl6zv"><sub id="gl6zv"></sub></b><u id="gl6zv"><bdo id="gl6zv"></bdo></u><b id="gl6zv"><bdo id="gl6zv"></bdo></b><acronym id="gl6zv"></acronym>
          1. <u id="gl6zv"><bdo id="gl6zv"></bdo></u>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日韩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网址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 欧美伊香蕉久久综合网另类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