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甲散
對
鱉甲散
的源代碼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
搜索
編輯這個(gè)頁面須要登錄或更高權(quán)限!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gè)用戶組的用戶才能使用:
自動(dòng)確認(rèn)用戶
如果您還沒有登錄請
登錄
后重試。A+醫(yī)學(xué)百科是一個(gè)開放式網(wǎng)站,修改本站大部分內(nèi)容僅須要
花10秒鐘時(shí)間創(chuàng)建一個(gè)賬戶
。 如果您已經(jīng)登錄,本頁面可能是受保護(hù)的內(nèi)容。如果您認(rèn)為有修改的必要,請
聯(lián)系本站管理人員
。
條目源代碼:
==《[[雜病源流犀燭]]》卷八:[[鱉甲散]]== 【處方】 [[柴胡]] [[鱉甲]] [[知母]] [[秦艽]] [[當(dāng)歸]] [[青蒿]] [[烏梅]] [[地骨皮]] 【功效與作用】 主[[骨蒸勞]]熱,肌瘦,[[舌紅]],頰赤。 【用法用量】 上為末,水煎,早晚服。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木香]]3分,[[白術(shù)]]3分,[[京三棱]](煨,銼)3分,[[檳榔]](半生半熟,銼)3分,大黃(微炒)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高良姜]](炒)半兩,芎?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腹內(nèi)[[痃癖]]積聚,心胸刺痛,面無顏色。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炒[[生姜湯]]或炒[[生姜]]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圣惠》卷五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桑根]]白皮2兩(銼),[[訶黎勒]]皮1兩半,[[赤茯苓]]1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大腹皮]]1兩半,[[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水癥]]。[[心下痞]]堅(jiān),[[上氣喘急]],眠[[臥不安]],[[大腸]]秘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如人行4-5里再服。 【摘錄】 《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二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3分,檳榔3分,[[神曲]]2兩(搗碎,微炒),京三棱1兩(炮,銼),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芎?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麥糵1兩(炒微黃),當(dāng)歸半兩,[[赤芍藥]]1兩,[[桂心]]3分,柴胡2兩半(去苗)。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積聚,或心腹疼痛,四肢羸瘦,[[小便]]赤,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注意】 忌[[莧菜]]、生冷。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鱉甲散== 【處方】 [[甘草]](炙)6分,鱉甲(炙)6分,柴胡6分,[[茯神]]6分,子芩6分,訶黎勒皮10分,檳榔(兼皮)3個(gè)(研),[[芍藥]]3分,[[橘皮]]3分,生姜4分,當(dāng)歸4分,知母5分,大黃8分。 【制法】 上切。 【功效與作用】 小兒[[肚脹]],漸瘦[[不食]],四肢熱不調(diào)。 【用法用量】 以水1升半,煎取7合,分為數(shù)服,得瀉病愈。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 ==《圣惠》卷八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分(涂醋炙黃,去裙襕),檳榔3個(gè),[[沉香]]半兩,[[漏蘆]]半兩,[[牛蒡子]](微炒)半兩,[[使君子]]半兩,赤芍藥半兩,訶黎勒皮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無辜[[疳]]。項(xiàng)細(xì)肚大,[[毛發(fā)]]干豎作穗。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六 ==《圣惠》卷四十三: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木香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桂心半兩,白術(shù)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當(dāng)歸5分(銼,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腹內(nèi)諸[[氣脹]]滿,[[兩脅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赤芍藥3分,桂心3分,漢防己3分,[[羚羊角]]屑半兩,[[前胡]]1兩(去蘆頭),[[澤瀉]]半兩,赤茯苓3分,桑根白皮1兩(銼),[[大麻仁]]1兩,[[木通]]3分(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腎勞]]熱。四肢[[腫滿]],小腹急痛,[[顏色黑]]黃,[[關(guān)格]]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四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京三棱1兩(炮裂),枳實(shí)3分(麩炒微黃),柴胡3分(去苗),桂心3分,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伏梁]]。氣橫在心下,堅(jiān)硬妨悶,[[不能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八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久患[[勞瘧]]、[[瘴瘧]]。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未發(fā)時(shí)以溫酒調(diào)下,臨發(fā)時(shí)再服。 【摘錄】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八 ==《圣惠》卷四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當(dāng)歸1兩(銼,微炒),京三棱1兩(炮,銼),訶黎勒皮1兩,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肥氣]]。在左脅下,按之堅(jiān),不能食,脈候弦而緊,肌體萎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六十: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檳榔2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痔。肛邊生[[鼠乳]],氣壅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四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木香1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京三棱1兩(炮裂),當(dāng)歸1兩,檳榔1兩,[[草豆蔻]]3分(去殼),枳殼3分(麩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痞氣]]。結(jié)聚在[[胃管]],盤牢不動(dòng),食飲漸少,[[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人參]]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紫菀]]3分(洗去苗土),柴胡1兩(去苗),[[露蜂房]]半兩(微炙),檳榔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五味子]]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肺勞]]。發(fā)歇[[寒熱]],[[痰嗽]][[喘促]],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童便]]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豬肉]]、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分(涂醋,炙微黃,去裙襕),[[蒼術(shù)]]1兩(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黃耆]]3分(銼),[[肉蓯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熟干地黃3分,[[牛膝]]3分(去苗),柴胡3分(去苗),五味子3分,[[牡蠣]]1兩(燒為粉),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虛羸,[[盜汗]]不止,四肢無力,向晚憎寒。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gè),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七: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天門冬]]1兩(去心),人參1兩(去蘆頭),[[石膏]]2兩,黃耆1兩(銼),烏梅肉1兩(微炒),恒山1兩,牛膝1兩(去苗),甘草1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7日,四肢疼痛,[[熱毒]]不退,乍寒乍熱,乍劇乍愈,發(fā)動(dòng)[[如瘧]]。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竹葉]]3-7片,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八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人參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桂心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檳榔半兩,京三棱半兩(微煨,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癥瘕]]。[[壯熱]][[頭痛]],[[嘔吐]][[腹痛]],寒熱,[[頭發(fā)]]作穗,及食癖、[[乳癖]]、氣癖。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每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五十二: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赤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大青]]1兩,知母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牽牛子]]1兩(微炒),[[天靈蓋]]1個(gè)(涂酥炙令黃,為末)。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間日瘧]]。身體壯熱,時(shí)發(fā)憎寒,[[大便秘澀]]。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鱉甲湯]]”。 【摘錄】 《圣惠》卷五十二 ==《圣惠》卷七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干姜半兩(炮裂),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桃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瘧]]疾,寒熱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發(fā)時(shí)用煎水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二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人參3分(去蘆頭),赤芍藥半兩,當(dāng)歸半兩,黃耆1兩(銼),赤茯苓半兩,柴胡1兩(去苗),白術(shù)半兩,芎?半兩,木香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脾勞]]。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柴胡2兩半(去苗),京三棱1兩(炮,銼),當(dāng)歸1兩半,赤芍藥1兩,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shù)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肩背疼悶,心腹[[脹痛]],[[腸胃]]虛鳴,臍下[[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銼作片子),蛤粉1兩(鱉甲相和,于銚內(nèi)炒香黃色),熟干地黃1兩半(曬干)。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后臘[[茶]]清調(diào)下。服藥訖,可睡少時(shí)。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八 ==《圣惠》卷八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半兩,子芩半兩,訶黎勒皮3分,檳榔3個(gè),赤芍藥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知母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寒熱往來]],[[腹脹]]漸瘦,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以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分(涂醋,炙微黃),[[淡竹茹]]1分,恒山1杏仁許大,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寒熱往來,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蔥白]]2寸,煎至5分,去滓,研入[[麝香]]1豆大,更煎1-2沸,溫服,每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十五: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知母1兩,[[黃芩]]1兩,烏梅肉(微炒)1兩,柴胡(去苗)1兩,恒山1兩,地骨皮1兩,赤芍藥1兩,牛膝(去苗)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shí)氣]]8-9日,[[肢節(jié)]]疼痛,熱毒不退,乍寒乍熱,乍劇乍愈,發(fā)動(dòng)如瘧。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七十二: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露蜂房(微炙)1兩,[[蛇蛻]]皮(燒灰)1兩,豬后懸蹄甲(炙令黃)1兩,猬皮(炙令黃)1兩,麝香1錢(研入)。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五種[[痔漏]]。膿[[血淋]]漓,或[[腫痛]],堅(jiān)硬下墜。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干地黃湯]]調(diào)下;若[[肛門]]有竅腫痛,敷之。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二 ==《圣惠》卷四十八:鱉甲散== 【別名】 鱉甲湯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京三棱1兩(炮裂),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皮半兩,檳榔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寒疝]]積聚,心腹結(jié)痛,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 鱉甲湯(《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四)。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七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赤芍藥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芎?半兩,赤茯苓3分,木香3兩,京三棱3分(微炮,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血?dú)廑諟母姑洕M,攻背膊疼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一 ==《[[理傷續(xù)斷方]]》:鱉甲散== 【處方】 [[肉桂]]4兩,[[川芎]]4兩,[[白芷]]4兩,秦艽4兩,鱉甲4兩(醋炙3次,令赤色),紫菀4兩(凈洗,焙干),[[麻黃]]4兩(不去節(jié)),[[羌活]]4兩(一云[[獨(dú)活]]),當(dāng)歸4兩(去尾),干姜4兩,橘皮4兩,蒼術(shù)1斤(焙),天臺烏藥7兩,[[紫蘇]]4兩(不過火),桔梗3斤半(焙),[[烏藥]]7兩,柴胡7兩,[[川烏]]半個(gè)(炮)。 【制法】 上焙,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五勞]][[七傷]],四時(shí)傷寒風(fēng)疾,渾身憎寒壯熱,[[骨節(jié)煩疼]],[[咳嗽]]痰涎,酒色傷憊,四肢倦怠;及山嵐瘴瘧,一切積氣,心腹[[膨脹]],[[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 《[[醫(yī)方類聚]]》有五味子七兩。 【摘錄】 《理傷續(xù)斷方》 ==《活人書》卷十七:鱉甲散== 【處方】 [[升麻]]半兩,前胡(去蘆)半兩,烏梅([[去核]])半兩,枳實(shí)(麩炒,去白)半兩,[[犀角]](鎊)半兩,黃芩半兩,[[生地黃]](切)2合,甘草1分(炙),鱉甲(去裙,米醋炙赤黃,杵碎用)半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8-9日不愈,名曰[[壞傷寒]],諸藥不能治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活人書》卷十七 ==《圣惠》卷七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1兩,川大黃3分(銼碎,醋拌,炒干),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鬼箭羽]]1兩,牛膝1兩(去苗),當(dāng)歸1兩(銼,微炒),庵(艸閭)子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小腹內(nèi)[[惡血]]結(jié)聚成塊,堅(jiān)硬疼痛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酒各半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浸,炙)半兩,[[常山]](銼)半兩,[[蜀漆]]葉半兩,[[烏賊魚]]骨(去甲)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知母(切,焙)1分,[[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分,黃耆(銼)3分,柴胡(去苗)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勞瘧。久作不已,日致憔悴,勢漸危困。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酒1盞,漬1宿,平旦溫服,未發(fā)前再1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五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1兩3分,甘草(炙)1兩3分,常山1兩,烏梅(去核,焙)1兩1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松羅3分,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脾瘧]],無問新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未發(fā)前以酒調(diào)下,每日3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六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醋炙,去裙襕)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吳茱萸(湯洗,炒)半兩,木香半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留飲]]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溫酒或生姜湯調(diào)下。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 ==《圣惠》卷十七: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羚羊角屑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白鮮皮]]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茵陳]]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6日,熱勢彌固,大便秘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昏亂,[[恍惚]][[狂言]],其脈洪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黃)、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牡丹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寒熱,背腫[[勞倦]],肢節(jié)酸疼,多困少力,飲食無味,面[[黃體]]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用豮[[豬腎]]1個(gè)(去[[筋膜]],切),蔥白1寸,椒末少許,同研細(xì),與藥相和,別用童便半盞,水1盞,煎沸,攪令勻,盞子蓋之,放溫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焦)1兩,訶黎勒(去核)1兩,蒼術(shù)(去皮,米泔浸,切,焙)1兩,木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牽牛子(炒)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無辜疳;或小兒疳氣,腹脹[[泄痢]],[[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半錢匕,食前熟水調(diào)下,每日2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圣惠》卷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去裙襕,生用),恒山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地骨皮1兩,石膏2兩半,[[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發(fā)歇[[潮熱]],頭痛煩渴,四肢無力,胸[[膈痰]]滯,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小麥]]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七十: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知母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地骨皮3分,赤芍藥半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3分,黃耆3分(銼),柴胡1兩半(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熱勞]]。發(fā)歇壯熱,四肢煩疼,漸漸黃瘦,心胸躁悶。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蔥白5寸,豉50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二十九: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半兩(去心),黃耆1兩(銼),[[白芍藥]]半兩,白術(shù)1兩,[[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熟干地黃1兩,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寒熱,四肢羸瘦,食少體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六十: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黃耆1兩(銼),枳殼1兩半(麩炒微黃,去瓤),當(dāng)歸1兩(銼,微炒),桔梗3分(去蘆頭),赤芍藥3分,槐子2兩(微炒),桑[[木耳]]1兩(微炒),生姜屑半兩(焙干)。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痔。[[下部生瘡]]腫,下血不絕,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四十五: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尖,微炒),木通3分(銼),赤茯苓1兩,檳榔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腳氣]]。心腹脹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六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桑螵蛸]]5個(gè)(微炒),[[狼毒]]2兩(銼,醋拌,炒黃),(庶蟲)蟲5個(gè)(微炒),[[磁石]]3兩(搗,細(xì)研,[[水飛]]過),[[雄黃]]1兩(細(xì)研),[[雌黃]]1兩(細(xì)研),麝香1錢(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入研藥更研令勻。 【功效與作用】 消死肉,散毒氣,使癰子轉(zhuǎn)動(dòng)寬軟。主[[瘰疬]]。出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粥飲調(diào)下,空心、日午、近夜各1次。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七十: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白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芍藥1兩,當(dāng)歸1兩,[[五加皮]]1兩,羌活1兩,庵(艸閭)子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術(shù)1兩,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寒熱,體瘦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八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赤茯苓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樸]]消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寒熱結(jié)實(shí),脅下妨悶,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三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柴胡1兩(去苗),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茯苓1兩,川升麻半兩,木通3分,前胡3分(去蘆頭),[[貝母]]半兩(煨,炙微黃),[[大腹]]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子芩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勞。[[煩熱]],胸背疼痛,咳嗽[[氣促]],小便赤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三: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分(涂醋,炙微黃,去裙襕),赤茯苓1分,青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半兩(銼,微炒),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川樸消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心腹氣壅,脹滿[[虛熱]],不能乳食,大小腸[[氣滯]]。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三九三 ==《圣惠》卷七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當(dāng)歸2兩(銼,微炒),[[防葵]]1兩,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白術(shù)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1兩,赤芍藥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積聚氣。心腹脹硬,或時(shí)疼痛,體瘦[[乏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之。 【摘錄】 《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七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個(gè)(中者。以小便1中盞,涂炙令盡為度,去裙襕),[[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當(dāng)歸1兩(銼,微炒),[[琥珀]]1兩,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疝瘕]]及血?dú)猓母固弁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熱酒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一 ==《圣惠》卷二十六: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五味子1兩,檳榔1兩,赤茯苓1兩半,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1兩,白術(shù)1兩半,柴胡1兩(去苗),甘草1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勞]]。[[虛寒]][[脅痛]],脹滿[[氣急]],昏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 忌[[飴糖]]、[[羊肉]]、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五十五:鱉甲散== 【別名】 鱉甲湯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3分(去苗),茵陳3分,地骨皮3分,赤芍藥3分,黃耆3分(銼),[[梔子]]仁3分,麥門冬3分(去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勞黃]],[[手足煩熱]],肢節(jié)疼痛,小腹拘急,時(shí)有[[虛汗]]。 【用法用量】 鱉甲湯(《圣濟(jì)總錄》卷六十)。 【摘錄】 《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二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微黃,去裙襕),柴胡1兩半(去苗),干姜半兩(炮裂,銼),芎?半兩,木香3分,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2兩(煨,用皮),赤茯苓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京三棱1兩(炮裂,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癥瘕,或攻心腹,四肢無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注意】 忌莧菜、生冷、濕面。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六十: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猬皮1兩(炙令微黃),蛇蛻皮3分(燒灰),露蜂房3分(微炙),檳榔3分,麝香1分(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痔。肛邊生[[結(jié)核]],疼痛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十五:鱉甲散== 【處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襕)1兩,赤茯苓1兩,桔梗(去蘆頭)1兩,人參(去蘆頭)1兩,檳榔1兩,茵陳1兩,白鮮皮1兩,麥門冬(銼碎,微炒)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shí)氣熱毒不退,大便秘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昏亂,恍惚狂言,脈候洪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嵩崖尊生》卷十一:鱉甲散== 【處方】 [[銀柴胡]]1錢半,[[胡連]]1錢,秦艽1錢,鱉甲(醋炙)1錢,地骨1錢,青蒿1錢,知母1錢,甘草5分,當(dāng)歸8兩,[[白芍]]8兩,[[生地]]8兩。 【功效與作用】 [[骨蒸熱]]。 【用法用量】 嗽,加[[阿膠]]、[[麥冬]]、[[五味]]。 【摘錄】 《嵩崖尊生》卷十一 ==《博濟(jì)》卷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醋炙),常山1兩(生),大黃1兩(炮),甘草3分(半生半熟),柴胡1兩(去蘆,焙),石膏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五心煩熱]],飲食減少,狀似勞氣。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小鱉甲散”。 【摘錄】 《博濟(jì)》卷一 ==《圣惠》卷三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2兩(去苗),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去蘆頭),地骨皮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勞,四肢疼痛,發(fā)渴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注意】 忌莧菜、[[菘菜]]、醋物。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分(涂醋,炙微黃,去裙襕),木通3分(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檳榔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腳]]氣攻心悶亂,[[腹?jié)M]]如石,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傳家秘寶》卷下: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醋炙),京三棱(炮)1兩,[[茯苓]]1兩,人參2兩(去蘆頭),大黃3分(煨),黑附子(去皮臍)1兩,枳殼(去白)1兩,牛膝1兩,半夏半兩(去粗皮),羌活1兩,檳榔1兩,[[干地黃]]1兩(米炒),厚樸(去皮,姜制)1兩,五味子1兩,木香1兩,當(dāng)歸(炒)1兩,白術(shù)1兩,芍藥1兩,[[肉豆蔻]]1兩,沉香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五臟]]虛勞氣攻注,四肢無力,手足疼痛,日漸[[瘦弱]],心下氣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大棗3個(gè),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服。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下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燒灰存性)。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沙石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心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八 ==《圣惠》卷十五: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微黃,去裙襕),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桂心1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shí)氣3日未解,四肢疼痛,心膈煩熱。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龜甲散]]”。方中“鱉甲”《醫(yī)方類聚》作“[[龜甲]]”。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九: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細(xì)辛]]1兩,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干,微炒),白鮮皮1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茵陳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桂心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8日,熱勢深重,[[大便]]結(jié)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恍惚]],[[譫言]][[妄語]]。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微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九 ==《普濟(jì)方》卷二三六引《衛(wèi)生家寶》:鱉甲散== 【處方】 鱉甲(醋炙)1兩,黃耆1兩,赤茯苓1兩,常山(醋煮)1兩,柴胡(醋浸1宿,焙干)1兩,茯苓1兩,當(dāng)歸(去蘆)1兩,干漆(炒青煙為上)1兩,白術(shù)1兩,[[生熟地]]黃1兩,石膏1兩,甘草半兩(蜜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男子、婦人骨蒸勞疾。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加小麥50粒,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服,每日3次。 盜汗,加[[麻黃根]]1兩。 【注意】 久[[虛人]]不可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二三六引《衛(wèi)生家寶》 ==《圣惠》卷十三:鱉甲散== 【處方】 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川升麻半兩,葳蕤1斤,[[黃連]](去須)1斤,當(dāng)歸(銼,微炒)1斤,赤芍藥1斤,桂心1斤,犀角屑1斤,[[貝齒]]1斤,茯神1斤,秦艽(去苗)1斤,甘草(炙微赤,銼)1斤,柴胡半兩(去苗),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人參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不解,變成[[狐惑]],默默欲睡,臥則不安,[[咽喉]]干痛,口內(nèi)生瘡,惡聞[[食氣]],時(shí)時(shí)[[下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柴胡1兩(去苗),知母1兩半,赤茯苓3分,[[款冬花]]半兩,桑根白皮半兩(銼),烏梅肉3分(微炒),梔子仁1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肺痿]][[勞嗽]],[[涕唾稠粘]],[[骨節(jié)]]煩悶,發(fā)歇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2莖,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千金翼》卷八:鱉甲散== 【處方】 鱉甲(炙)3分,干姜3分,芎?1兩,[[云母]]1兩,代赭1兩,烏賊魚骨1分,[[龍骨]]1分,[[伏龍肝]]1分,[[白堊]]1分,猬皮(炙)1分,生[[鯉魚]]頭半兩,桂心半兩,白術(shù)半兩,[[白僵蠶]]半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五崩]],身體羸瘦,[[咳逆]][[煩滿]],[[少氣]],[[心下痛]],面上生瘡,腰大痛不可俯仰,[[陰中]]腫,如有瘡之狀,毛中癢,時(shí)痛,與[[子臟]]相通,小便不利,常[[頭眩]],頸急痛,手足熱,[[氣逆]]沖急,煩[[不得臥]],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酸]]噫苦,[[腸鳴]],[[漏下赤白]]黃黑汁,大臭如膠污衣狀,熱即下赤,寒即下白,多飲即下黑,多食即下黃,多藥即下青,喜怒心中常恐,一身不可動(dòng)搖,大[[惡風(fēng)]]寒。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淳酒納少蜜送下,日3次,夜2次。久病者10日愈,新病者5日愈。 若[[頭風(fēng)]]小腹急,加芎?、桂心各1兩。 【注意】 忌生冷、豬、雞、魚、肉。 【摘錄】 《千金翼》卷八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白術(shù)1兩半,[[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栝樓]]根1兩,桔梗1兩(去蘆頭),細(xì)辛3分,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令病人不復(fù)發(fā)。主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九十二: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猬皮1兩(炙令黃),蛇蛻皮(燒灰)3分,露蜂房半兩(微炙),豬懸蹄甲7枚(炙令焦),檳榔3分,麝香1分(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入麝香,都研令勻。 【功效與作用】 小兒[[痔疾]],肛邊生結(jié)核,疼痛,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十三:鱉甲散== 【別名】 鱉甲[[犀角湯]]、鱉甲湯 【處方】 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襕)1兩,柴胡(去苗)1兩,川升麻1兩,烏悔肉1兩,枳實(shí)(麩炒微黃)1兩,犀角屑1兩,黃芩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壞傷寒。經(jīng)10日以來未解,熱在胸膈,煩悶不止。 【用法用量】 鱉甲犀角湯(《[[傷寒總病論]]》卷五)、鱉甲湯(《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一)。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1兩半(去苗),秦艽半兩(去苗),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桔梗3分(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ji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知母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桂心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耆3分(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夾勞。四肢煩熱,骨節(jié)疼痛,不思飲食,時(shí)時(shí)咳嗽,心胸痰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十四 ==《普濟(jì)方》卷三七九引《湯氏寶書》:鱉甲散== 【別名】 [[黃芪]]鱉甲散 【處方】 鱉甲(九肋者,沸湯洗,用童便涂炙)1兩,黃連1兩,黃耆1兩,白芍1兩,生熟地黃半兩,地骨皮半兩,當(dāng)歸(去蘆)半兩,人參(去蘆)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疳勞[[骨蒸]]。 【用法用量】 黃芪鱉甲散(《杏苑》卷六)。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七九引《湯氏寶書》 ==《圣惠》卷十四: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知母1兩,桑根白皮1兩半(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川大黃2分(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經(jīng)數(shù)日,發(fā)歇寒熱,四肢煩悶,[[喘息]]微急,狀如瘧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蔥白3莖,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引《傅氏活嬰》:鱉甲散== 【處方】 鱉甲(鹽酒浸,炙)、肉蓯蓉(酒浸,洗,焙)、[[陳皮]]、[[青皮]]、[[三棱]]、[[莪術(shù)]]、神曲、[[麥芽]]、白茯苓、半夏、秦艽、[[北柴胡]]、[[香附]]、甘草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小兒[[哺露]]腹堅(jiān),體熱瘦弱。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錢,加生姜、紅棗,水煎服。 【摘錄】 《普濟(jì)方》卷三九三引《傅氏活嬰》 ==《雞峰》卷十一:鱉甲散== 【處方】 鱉甲1兩半,訶黎勒皮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痞氣。心腹堅(jiān)脹,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生姜[[橘皮湯]]調(diào)下。 【摘錄】 《雞峰》卷十一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鱉甲散== 【處方】 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蒺藜]]子(炒,去角)2兩,黃芩(去黑心)半兩,桂(去粗皮)1兩,柴胡(去苗)2分,桔梗(炒)2分,當(dāng)歸(切,焙)2分,牛膝(酒浸,切,焙)2分,芍藥2分,赤茯苓(去黑心)2分,大黃(銼,醋拌炒)2分,人參2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分,檳榔(銼)2分,訶黎勒(煨,去核)2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肋下結(jié)塊,連心腹痛,食冷物即劇。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煮[[大棗湯]]調(diào)下。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中藥方專題模板}} <seo title="鱉甲散_鱉甲散的作用_鱉甲散說明書_鱉甲散的功效_中藥鱉甲散配方_A+醫(yī)學(xué)百科" metak="鱉甲散,鱉甲散的作用,中藥鱉甲散,鱉甲散說明書,鱉甲散配方,鱉甲散功效,中藥,方劑" metad="鱉甲散條目介紹中藥鱉甲散的功效與作用,鱉甲散的配方制法,鱉甲散的用法用量等。目錄 “鱉甲散”在《雜病源流犀燭》卷八 “鱉甲散”在《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鱉甲散”在《圣惠》卷五十四 “鱉甲散”在《..." />
在這個(gè)頁面上使用的模板有:
模板:中藥方專題模板
(
查看源碼
)
返回到
鱉甲散
。
個(gè)人工具
登錄/創(chuàng)建賬戶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查看
閱讀
繁體/正體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dòng)作
搜索
導(dǎo)航
首頁
大醫(y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全國醫(yī)院列表
醫(yī)學(xué)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y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y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yàn)單
全國制藥企業(yè)
醫(yī)科院校大全
醫(yī)事漫談
醫(yī)學(xué)下載
醫(yī)學(xué)視頻
推薦工具
醫(yī)學(xué)網(wǎng)站大全
醫(yī)學(xué)詞典
醫(yī)學(xué)資訊博客
功能菜單
添加頁面
志愿者招募中
積分排名
關(guān)于廣告
網(wǎng)站事務(wù)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隱私政策
關(guān)于A+醫(yī)學(xué)百科
免責(zé)聲明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_中文字幕av免费_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_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日本中文一区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A品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尤物欧美一区二区
|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